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电镀与水处理融为一体的锌铁合金清洁生产工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16  浏览次数:1245

1前言

传统的电镀与水处理是各自为政分别管理。这种重电镀轻水处理的结果是:使粗放型电镀对环境污染不仅未消除或减轻,反而日益加剧,使电镀耗费大量的水、电、金属等宝贵资源;生产排放的气、液、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着青山、绿水、蓝天。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电镀企业已达2万家,每年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5万吨,酸性气体3千万立方米,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4亿吨。清洁生产是将二者融为一体的良好载体,能真正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金属价格飚升,加工费用下降,质量要求更严,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中国电镀企业面临的挑战,应对的办法就是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能否将清洁生产促进法落到实处,这是对电镀企业的严重考验。只有推行清洁生产,狠抓落实,才是我国电镀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才是战胜困难、赢得机遇,谋求发展的唯一出路。

本工艺为弱酸性氯化物低铁含量工艺,从1992年开始应用至今已达15年之久。回顾应用推广过程,是工艺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是电镀与水处理融为一体的实践过程,体现了清洁生产在工艺中的应用,也是笔者参予实践,将工艺调整、充实和总结提高的过程。

2工艺配方及操作条件(见表1)

3镀液组分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3.1 ZnCl2

氯化锌是主盐。由于溶液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影响阳极正常溶解,挂镀夏秋季取下限:南方60-70g/L,北方70-75 g/L。冬春取中上限:南方75-85g/L,北方80-90g/L,高寒区100g/L主盐含量低,浓差极化大,能提高阴极极化度,但沉积速度慢,光亮度差,电流大,高区烧焦。适当提高含量,主盐浓度稳定,有利于提高溶液导电能力与沉积速度;含量过高,电流加大,沉积速度快,但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明显降低;过低,沉积速度慢,光亮度差,低电流区发灰发雾,电流稍大,高区镀层烧焦。

3.2 KCl或NaCl

氯化钾或精制食盐是导电盐。含量高,导电性好,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得到改善,镀液稳定;含量低,导电性差,阴极电流密度范围窄,电流稍大高区镀层烧焦,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明显降低,低区发灰发雾或发黑。从降低成本与确保成分含量出发,宜用精制食盐为好。

3.3 FeS04·7H20

硫酸亚铁是辅助主盐,铁盐浓度决定镀层铁含量,镀层铁含量又决定着镀层防护性能,本工艺镀层铁含量O.2%一O.8%,最佳值是O.4%。

本工艺除管状件内镀需挂条形铁的辅助阳极外,其余只挂锌阳极不挂铁阳极,铁盐以试剂硫酸亚铁补充。因钢板含有碳,作为阳极,碳渣随钢板溶解进入镀液,与铜铅杂质一起,导致镀液污染,还影响电镀质量。试验与生产表明,钢板比纯锌板溶解较快,除满足电沉积外,还有蓄积,加之工件酸洗后表面滞留的Fe2+随清洗进入镀液,使铁盐浓度上升较快而影响电镀质量。同时钢板产生的阳极泥渣,易导致镀液污染。15年的应用实践表明,除配槽加硫酸亚铁外,日常生产很少补加,补加时根据含量化验补加。

3.4抗坏血酸(C6H806)

铁盐以Fe2+态进入镀液,Fe2+在溶液中最易氧化成Fe3+。为抑制其氧化,本工艺选择抗坏血酸作稳定剂,用量少,而且效果显著。既能抑制Fe2+氧化成Fe3+,还能将Fe3+还原为Fe2+,由于抗坏血酸含有微量糠醛杂质,当含量过高蓄积到一定值时,会引起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良。含量过低,则稳定与还原效果差。实验表明,净化溶液或Fe3+高时,适量补加,日常生产不补加。

3.5添加剂

本工艺有三种光亮添加剂,均由医药级、食品级、生物制剂与表面活性剂等化合物浓缩而成。

zF—A开缸剂,主要提高镀液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走位性能好。同时还是辅助光亮剂,能进一步提高镀层光亮度。电镀时因分散能力差,导致镀层发灰、发雾,适量补加开缸剂便可消除,如未消除,则系导电盐低.应适量补加。

zF光亮剂,主要提高镀层光亮度与整平性、出光速度快,3min一5min镀层全光亮,色泽均匀。

zF—B调整剂,在阴极表面吸附均匀,有助于提高阴极极化,使镀层结晶更加细致光亮,同时还能掩蔽镀液中的铜铅杂质,延长镀液净化周期。

三种添加剂以勤加少加为好。

3.6 pH值

本工艺pH3.5-5.5,最佳值4-5。此时溶液与镀层铁含量均稳定,生产正常。为保持最佳值,高于5用试剂稀盐酸调至4,低于3.5用试剂氢氧化钠稀溶液调至4。试验与生产表明,随着pH升高,氢耗大,溶液趋向碱化,生成氢氧化物吸附在电极表面形成薄膜,抑制锌沉积,铁沉积加快,镀层铁含量增加。pH低于下限,镀液酸度增大,阳级溶解加快,镀液中锌含量增多,铁含量相对减少。由于沉积速度慢,镀层光亮度较差。

3.7阴极电流密度

本工艺的阴极电流密度为O.5A/dm2—2.5 A/dm2。生产实践表明:本工艺由于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阴极电流密度不宜用上限。因电流密度大,沉积速度快,镀层光亮度好,但阴极区H+放电加快而消耗增多,使OH一增高,pH上升较快,生成的氢氧化物,既抑制锌沉积,又加快铁沉积,还导致高区镀层烧焦。如果需用上限,工件出槽3min-5min内降至中限,否则钝化色泽反差很大,影响镀层质量;1 A/dm2—1.5 A/dm2,电流密度适中,析氢正常,沉积速度快,光亮度好,pH值与镀层铁含量均在最佳状态;低于1A/dm2以下,沉积速度慢,析氢量小,镀层亮度差,电流稍大,高区镀层烧焦。一般以1 A/dm2—1.5A/dm2为好。

3.8温度

本工艺为室温,O-60℃均可电镀,以15℃-25℃为最佳值,这时Zn2+与Fe2+的电沉积属正常共沉积,镀层铁含量适中,能获得良好的光亮合金镀层。

试验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离子运动加速,阴极附近的氢氧化锌膜减薄,加快了锌层沉积,抑制了铁的析出,使镀层锌含量增加,铁含量减少。同时,阳极溶解加快,锌离子浓度相对增加,镀层铁含量减少。温度过高,电流相应加大,不仅镀层光亮度降低,分散能力下降,还使阴极极化降低,导致镀层结晶粗糙,镀层色泽变暗,同时也破坏了添加剂的整平作用。因此温度控制在45℃以下为好。

镀液温度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变化,寒冬季节,温度低于零度,又无加温设施,仍能电镀,阴极电流密度宜用0.5 A/dm2-1A/dm2下限,电流稍大,高区镀层易烧焦。电流密度低,沉积速度慢,适当延长施镀时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光亮细腻柔和悦目的合金镀层。夏秋高温季节,对挂镀无影响,主要是滚镀,特别在南方,镀液升温快,容易达到6O℃,没有降温设施,坚持生产,必将影响电镀质量。

3.9阳极

本工艺的锌阳极,对pH值与锌盐和铁盐的稳定至关重要。试验与生产表明,停镀取出阳极,生产再挂人便能保持其稳定。

工艺试验时,溶液pH4.5,停镀未取阳极,两三天后再试验时,测试pH上升至5,用试剂稀盐酸调至4,继续试验,连续三次都不取出阳极,再次试验时pH上升了0.5,为找出pH上升原因,又新配了1000mL锌铁液,500mL密封,500mL敞开,一月后观察,前者无变化,后者呈浅砖红色,且发浑,表明.Fe3+增多,测pH值高于上限,将pH调至4,以抗坏血酸0.5g/L用水溶解加人,搅拌均匀,1h左右,溶液清澈透明无色,将密封液倒人,试镀一切正常。

停镀不取出阳极,锌阳极浸人以锌为主的盐溶液里,无电流通过时,可在阳极与溶液两相界面自发地形成双电层,使溶液内的氧化与还原反应,无规则地不停地进行。反应结果,阳极自溶解,Zn2+增高,re3+增多,pH上升。在停镀期间,虽无阳极,却有辅助主盐.Fe2+,它随空气中的氧不断渗人溶液,逐步将Fe2+氧化Fe3+,致使Fe3+增多出现砖红色,pH缓缓上升。

1992年初夏,山东济宁市某镀锌管厂选用本工艺后,开始溶液两三天调一次pH,笔者在现场技术指导,告知原因,他们不太相信,于是以6天时间作生产l生试验,三天停镀取出阳极,生产挂人,三天不取阳极,结果表明,不取阳极,pH平均每天上升0.5。从此停镀取出阳极,调pH时间由开始的三两天推后到10天半月才调一次。夏收农忙,停产20余天,已取出阳极,生产时发现溶液显浑,呈浅砖红色,pH高于上限,经调整后,生产正常。

从工艺试验到生产验证,表明阳极与铁盐和pH值稳定,是息息相关的。在锌板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停镀取出阳极,使溶液主盐氯化锌稳定,还相对减少锌阳极的消耗,生产成本也有所降低。

4 电镀与水处理融为一体的清洁生产

本工艺电镀与水处理融为一体,将清洁生产体现在生产全过程。

4.1镀前处理

除油、酸洗是电镀前的最先工序,也是电镀的基本工序。本工艺研究的常温除油酸洗一步法,不产生酸碱气体,也无环境污染。这种既不加温也不需抽风装置,配方简单,成本低廉。

配方是:盐酸(34%)50%,酸洗促进剂5%,水45%,室温,时间2min-10min。

以配100L酸洗液为例,盐酸只有50kg,加人45kg水后,便没有酸雾产生了,盐酸浓度降低,需加5%促进剂,才能保证除油酸洗的正常进行。促进剂含有两类物质,即高效碱性除油物质和酸性去锈物质。

这一前处理工艺完全体现了清洁生产需求,被誉为环保工艺。1997年四川绵阳市涪江电镀厂人本工艺后,笔者在该厂技术服务,帮助作了水处理设计方案,报市环保局审批时,请局领导来厂查看前处理工序的现场操作。他们看后称赞是环保型酸洗技术。随即在绵环函[1997]67号批复文件中写道:新建电镀生产线,只要按照锌铁合金电镀工艺与“三废”处理紧密融合一体化处理,废水闭路循环不外排,酸洗废气经特种添加剂(指促进剂)处理后,基本消除污染是完全可行的,同意该项目施工建设,及时完善报建手续。

4.2电镀锌铁合金

4.2.1把好物料源头关

工艺配方是电镀的核心,工艺不同,配方不同,所用化工原料也不同。把好物料源头关,就是对含毒害的物料不选用,如无取代物,非用不可时,则要降低用量,减轻污染便于处理。弱酸性镀液一般都需加人缓冲剂以保持镀液pH值的稳定,缓冲剂以应用硼酸较多。由于硼酸毒性较大,本工艺的配方成份无硼酸。本工艺的三种添加剂也无毒副作用,均由医药级、食品级、生物制剂与表面活性剂等

化合物浓缩而成。

4.2.2清洁生产的“零排放”水处理技术

电镀的污染,主要是镀后清洗水的污染。笔者研究的闭路循环间歇逆流漂洗“零排放”水处理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

(1)设备

需5只规格体积相同的清洗槽,组成槽边循环系统。第一只为回收液储存槽,其余为漂洗回收槽。在第一清洗回收槽设置钛加热管,采取加温强制蒸发来保持带出与回收的平衡。

(2)漂洗准备

工件进入漂洗槽前,要掌握以下三点,以减少镀液带出量。

①工件上挂具,要注意悬挂方式,以利于这些工件上附着的镀液快速回流入槽,减少附着液进入清洗工序。

②工件出槽速度,要视溶液质量浓度与季节来定。一般冬春季节速度慢一些,以5s一8s为宜,夏秋则快一些,3s一5s即可。

③工件出槽的空停时间,以5s—lOs为宜。

(3)漂洗

工件出槽后首先进入第一漂洗回收槽,由于设有钛加热管,槽内清洗水保持温度在50℃-60℃,能将工件特别是低凹部位清洗干净,可有效降低后续工序清洗水中残留液的质量浓度。

回收清洗槽所含镀液的质量浓度是直线落差,即第一清洗槽质量浓度最高,以下逐步降低,到第四槽即末槽最低。

(4)倒槽

倒槽就是将后面槽内的清洗水翻到前面槽内,两次倒槽的间隔时间就是清洗水循环复用周期。周期的长短,取决于第四清洗槽内残留液的质量浓度是否影响工件的有效漂洗。临近影响时,便开始倒槽。方法是:将第一槽的漂洗水倒人回收储蓄槽作镀液补充备用,再将第二槽漂洗水倒人第一槽,直到将第四槽漂洗水倒人第三槽,开启循环水管阀门,将循环水放满第四槽,新的循环周期开始。

间歇逆流漂流的特点是由清洗槽组成的循环系统,能将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电镀与水处理融为一体。

间歇逆流漂洗有两大效果:一是消除水污染,节约水资源,二是节省了处理水污染的大量资金,完全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1985年的《电镀与环保》和1986年的《电镀与精饰》杂志上均已发表专文论述。

4.3电镀后处理

锌铁合金电镀同镀锌一样,电镀后都需钝化处理。本工艺钝化由超低铬Cr6+钝化转向Cr3+钝化,并正向无铬钝化开发。钝化清洗设两只清洗槽,一冷一热。前者清洗,后者温度在60℃左右浸洗,起封闭干燥作用,设一只钛加热管即可。

钝化后先冷水洗再热水烫洗。由于热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快,清洗水补充也多,补充与蒸发保持平衡,便能实现清洁生产的“零排放”。

热水洗不仅满足了水处理的需要,由于清洗水中含有极少钝化液进入热水槽,吸附在钝化膜上,能进一步提高钝化膜的防护性能。

5结语

综上所述,锌铁合金电镀不仅防护性能远远优于单金属锌镀层而受到用户青睐,还由于能将清洁生产贯穿在电镀生产的全过程,改进了工艺技术管理,节约了原材料和大量的生产用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这是对当前面临金属价格飚升,加工费降低,质量要求更严,竞争更加激烈的挑战态势下最好的回应。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