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铝材表面的自组装成膜新工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13  浏览次数:1201

(1.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廊坊065000;2.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铝材表面易氧化从而影响后续涂层质量。以有机膦化合物、氨三乙酸和聚环氧琥珀酸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对铝表面自组装成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将此工艺制得的自组装膜的形貌、性能与传统铬酸盐转化膜比较,并探讨了自组装成膜机理。结果表明:最佳成膜工艺为5.0 mL/L有机膦化合物,5.0 g/L氨三乙酸,2.5 ML/L聚环氧琥珀酸,10.0 g/L氟化钠,pH =6,成膜时间3 min,室温;自组装膜为致密的咎状晶态膜,耐蚀性、附着力、抗冲击力均优于传统铬酸盐转化膜。

[关键词] 自组装成膜;铝;形貌;性能;成膜机理;铬酸盐转化

[中图分类号] TG1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 1560( 2011) 01 - 0058 - 02

0前言

铝合金用途广泛,但硬度低、耐磨性差、易发生晶间腐蚀。铝及其合金在空气中易生成不均匀的氧化膜,从而影响后续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1]。此外,铝件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黏附油脂灰尘,焊接时生成残渣。为了改善铝材的性能,常对其进行化学转化。铬酸盐转化对环境污染严重[2,3],而无铬转化中锆系转化[4]和稀土转化[5]的处理工艺比较复杂。自组装成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有机超薄膜技术[6],主要用于金属表面预处理。自组装膜堆积紧密、结构稳定,具有抑止金属腐蚀的作用[7]。

本工作首次以聚环氧琥珀酸、氨三乙酸和有机膦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取一步法在铝表面自组装成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将此工艺制得的自组装膜的形貌、性能与传统的铬酸盐转化膜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自组装成膜机理。

1试验

1.1基材前处理

基材为尺寸30.0 mm×10.0 mm×0.3 mm的LY21硬铝片。自组装成膜基材室温下除油(除油液由5.0%NaOH和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至表面

不挂水珠,水洗后成膜。传统铬酸盐转化基材室温下进行前处理:除油(除油液由5.0%NaOH和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5~10 min)→水洗→出光(3%HN03,3 min)→水洗。

1.2膜的制备

室温下将基材浸泡在自组装成膜剂中,以聚环氧琥珀酸浓度、有机膦化合物浓度、氨三乙酸浓度、氟化钠浓度、成膜时间、pH值为6个因素,每个因素5个水平做L25 (65)正交试验优选自组装成膜工艺。

传统铬酸盐转化工艺:6 g/L Cr03,30 g/L H3P04(85%),5 g/L F-,3 g/L Ni2+,室温,5 min.

1.3测试分析

室温下在成膜后的铝片表面滴一滴检验液,同时启动秒表,记录至液滴内出现黑色时的时间,以此作为正交试验的定量因子来表征自组装膜。检验液配方:41 g/L CuS04.5H20,35 g/L NaCl,13 mUL HCl(0.1mol/L)。

用KYKY -2800B扫描电镜(SEM)观察膜的形貌。按GB 6807 - 86附录D测定点滴时间;按GB/T12612 - 90测定盐水浸泡时间;按GB 6807 - 86附录A测定膜重;用热固化粉末涂料静电喷涂试片,固化后分别按GB 1720 - 79和GB/T 1732 - 93测试涂层的附着力和抗冲击力。

2结果与讨论

2.1 自组装成膜工艺优选

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1,评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最佳工艺为A2B1C2D3E1F3,即成膜时间,3min,聚环氧琥珀2.5mL/L,有机磷化合物5.0mL/L,氨三乙烯5.0g/L,Ph=6,氟化钠10.0g/L。

2.2             自组装膜与传统铬酸盐转化膜对比

2.3             2.2.1 形貌

2.4             传统铬酸盐转化膜与最佳工艺值得的自组装膜的表面SEM形貌见图1.由图1可知:自组装膜为致密的球状晶体膜,传统铬酸盐转化膜为板状的非晶态膜,且有较大裂痕。

2.2.2             性能

传统铬酸盐转化膜与最佳工艺值得的自组装膜的性能见表3,由表3可知:自组装膜结构致密,耐蚀性、附着力、抗冲击力明显优于传统的铬酸盐转化膜。

2.3成膜反应机理

实验发现,与含氟化钠的溶液处理得到的自组装膜相比,不含氟化钠的溶液处理得到的自组装膜不完整、不均匀、说明氟化钠主要其促进成膜的作用,而不是只要成膜物质。成膜物质主要是聚环氧琥珀酸、氨三乙酸和有机磷化合物。

氨三乙酸分子较小,且能为金属离子提供4个配位键,因而具有非常强的配位能力,能与各种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股能与被活化的铝形成共价键。同时,聚环氧琥珀含有多个羧基和醚链氧,这些氧原子想试件表面的金属原子空轨道提供电子对也形成工价键,使聚环氧琥珀酸覆盖于金属表面。有机磷化合物又以2种形式,与聚环氧琥珀酸中氧原子结合:一种是其中1个磷羟基与醚链氧和羧羰基氧以氢键联接,即为P -0…H…O- Al形式;另一种是该磷羟基与羧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P-O -Al(在工件处理后晾干脱水过程中更进一步促进了酯化反应进行)。另一个磷羟基和磷羰基在有机磷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碳氢键也可能与磷羰基形成分子间氢键)而构成定向有序的双分子层网状结构。

3结论

(1)以聚环氧琥珀酸、氨三乙酸和有机膦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取一步法进行自组装成膜,最佳成膜工艺为2.5 mL/L聚环氧琥珀酸,5.0 mL/L有机膦化合物,5.0 g/L氨三乙酸,10.0 g/L氟化钠,pH值为6.0,室温,成膜时间3 min。

(2)自组装膜为致密的球状晶态膜,耐蚀性、附着力、抗冲击力均优于传统铬酸盐转化膜。

[参考文献]

[1]罗坤英,余国强,李大旭,环保型铝及铝合金表面化学转化工艺及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6,39 (10):74—75.[2]周谟银,铝及其合金的化学转化膜[J].上海电镀,1989(4):13~22.

[3]汪泉法,黎燕.铝及其合金的化学转化膜技术[J].电镀与环保,1993,13 (4):11~15.

[4]邹洪庆,陈世英.铝质易开罐表面处理成膜剂[J].表面技术,1990(2):31~33.

[5] 邹洪庆.铸铝合金锆系非铬化学成膜处理工艺应用[J].材料保护,2001,34(2):29~31.

[6] 刘娅莉,于占锋,周树学,等.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J].涂料工业,2004,34(9):27~31.[7] 刘秀玉,铁、不锈钢表面自组装膜的表征及其电化学研究[J].材料导报,2008,22(6):152.   

[编校:郑霞]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