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高倍率镉镍电池极耳的电镀工艺改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11  浏览次数:1325

高倍率镉镍电池极耳的电镀工艺改进

张甲敏1,祝勇1,陈军龙2

(1.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河南新乡一三四厂,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高倍率镉镍电池使用的极耳(即导电片)一直采用滚镀方式进行镀镍,废品多且电镀周期长,难以满足生产需要。采取挂镀的方法,导电片也存在上端厚下端薄,造成点焊困难,常常发生烧坏点焊机线圈的问题。采用先镀0.2mm×37mm钢带,然后冲切成导电片的方法可以缩短生产周期,节省成本,保证质量稳定。导电片浸防锈水(200g/L亚硝酸钠+150g/L尿素)后烘干,可存放6个月而不生锈。点焊前,导电片以质量分数为2%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清洗,可抑制其腐蚀。

关键词:镉镍电池;导电片;钢带;电镀工艺;防锈;碱洗

中图分类号:TQ153.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27X(2010)07-0014-03

1·前言

极耳(导电片)是0.2mm厚钢带冲切成的薄片零件(见图1),是高倍率电池导电的重要部件。薄片零件的电镀非常困难,但是为了保证产品性能的需要,使成品车间加工方便,必须提高电镀质量。

开口高倍率电池产品投产以来,其导电片一直采用滚镀镍工艺,弊病甚多,如废品多、返修品多、选品难、电镀周期长、产量低等,质量不好,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滚镀一桶导电片需要8~10h,烘干需要2h,选品需要2h,而且镀层厚度不均匀,厚的一边常出现镍疙瘩,薄的一边常漏镀和生锈,合格率一般在70%以下。转到下工序后,常常因为部分镍层偏厚造成不易点焊或部分生锈而引起质量反馈。后来曾采取挂镀的方法,但导电片一直是上端厚下端薄,成品车间点焊时普遍困难,常常发生烧坏点焊机线圈的问题。

综上所述,导电片的电镀方法和工艺过程必须进行改进才能满足质量要求。

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提出了先镀0.2mm×37mm钢带,然后将其冲切成导电片的工艺设想。起初,有人认为行不通,其理由是在库存期间和在成品车间清洗工序中,切面很容易生锈。但笔者认为,库存和清洗期间生锈可以设法解决。于是以防锈作为主攻目标,首先进行探索性工艺试验,然后进行由小到大的批量试验,直至投产。

2·工艺分析和实验验证

2.1探索性工艺试验情况

0.2mm×37mm的钢带电镀镍6μm,取1kg冲切成导电片。分别浸不同的防锈溶液,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切面生锈情况。不同防锈溶液配方及操作条件如下。

(1)一般机油,浸后空干搁置。

(2)防锈水:200g/L亚硝酸钠+150g/L尿素,蒸馏水溶解,室温,浸后空干搁置。

(3)运河牌8211防锈清洗剂:自来水溶解,质量分数5%~8%,室温,浸后烘干搁置。

(4)防锈碱液:5g/L氢氧化钠+5g/L碳酸钠,自来水溶解,室温,浸后烘干搁置。

(5)切片后直接干燥存放。

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存放期间,以浸机油或浸防锈水的防锈效果最好,清洗剂和碱液次之。这是第一阶段试验结果。

第二阶段重点要解决在成品车间清洗、脱水、烘干过程中不生锈。成品车间按原清洗工艺(水洗─酒精脱水─烘干─点焊)进行的结果,有50%左右切面微黄(有锈斑)。可见,按成品车间原清洗工艺行不通,必须对其进行改进。

由于铁和镍在碱性环境中十分稳定,因此采用稀碱溶液浸洗、烘干后,不会引起化学腐蚀。另外,铁的电位虽然比镍高,但铁的电化学腐蚀可以得到克服,因为氢氧化钠在电化学腐蚀中,对铁的阳极过程具有有效的缓蚀作用,而碳酸钠对镍的阴极过程又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铁上镀镍的切面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介质中,不会引起铁的明显腐蚀。经过试验和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合理的清洗工艺。

2.2新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

工艺流程为:0.2mm×37mm钢带电镀镍6μm─冲切成导电片─浸防锈水贮存─热水洗─清洗剂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稀碱(质量分数2%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酒精脱水─甩干─分散烘干或滚动烘干─点焊。

工艺要求如下:

(1)0.2mm×37mm钢带电镀镍层必须致密,结合力牢固,不得有亮度不够或失光。

(2)仓库应以存放电镀带为主,安排生产计划应尽量做到随用随切,镀后切片应尽量缩短存放期,特殊情况下应浸防锈水存放。

(3)冲切工序应尽可能少用机油,以防止下道工序认为有油污而用水清洗。

(4)成品车间的清洗工序必须严格做到浸碱浓度为2%,上下波动在1%~3%范围。碱液浓度偏低时,切面发黄,不易点焊。

(5)脱水后的烘干过程中严禁堆积过厚,否则不利于水分散发。应尽量薄层摊放,定时翻动。需要注意的是,冲切后的导电片严禁高温加高湿并行,夏季可切后浸稀碱或防锈水。

2.3实验验证

先后以30、100和200kg的逐次批量生产进行验证,效果良好。成品车间按新工艺进行清洗可以达到100%切面不发黄,并且点焊均匀,质量稳定,质量和产量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技术、经济效果

3.1新、旧工艺的技术效果对比

新、旧工艺的技术效果对比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前5项比较中,新工艺显然优于旧工艺。只有最后一项──切面露铁,是此项工作要解决的问题。生产应用证明,新工艺不仅可行,而且方便了成品车间的操作,再也不会出现点焊难的问题,也未发现镍瘤和大面积锈蚀。新工艺生产周期短、产量大,而且质量均匀。

3.2经济效果

(1)提高工效。原滚镀工艺生产周期长,镀层不均匀;而电镀0.2mm×37mm钢带的生产周期短,镀层均匀。经测算,镀带是滚镀产量的3.8倍,也就是说新工艺的产量净提高了2.8倍,而且废品极少。按年产量137t计,镀带需工时22459人均小时,而滚镀则需要工时85625人均小时,节省了63166人均小时,节省劳务工资35530.8元。

(2)降低废品率。滚镀废品率一般在30%左右,而镀带废品率一般为0.3%~1.5%。

(3)节约金属镍。由于导电片滚镀镍厚度为12~14μm,而镀带镀镍厚度为3~6μm。按9213.7t计算,每年可节约镍519.35kg,按镍价60元/kg计算,合计节省31161.27元。

参考文献:

[1]洪榕,邝少林.深孔镀镍工艺及其添加剂[J].电镀与涂饰,1996,15(4):2-6,17.

[2]高风雷.深孔镀镍后处理工艺及其维护[J].材料保护,2002,35(6):55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