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氰化镀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预镀铜层发黑,镀液呈蓝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06  浏览次数:2068

   可能原因

   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游离NaCN过低

 该厂建浴时,预镀铜液的配方为含铜30g/L,游离氰化钠8g/L,氢氧化钠8g/L。经几个月生产后,出现上述故障现象

 从数据分析看,配槽时,游离氰化钠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已低,投产时,虽能保证生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由于NaOH和NaCN要带出;另一方面由于NaOH和NaCN与Oz、COz发生反应逐渐消耗,平时又不补充,以致镀液中游离氰化钠的量已降到l9/L,这样镀液中的铜离子部分以二价离子形式产生,导致镀液呈蓝色,镀层发黑

 处理方法: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槽液成分至规范,并严格控制镀液中金属铜和游离氰化钠的比值,详见故障现象l

(4)的处理方法

  该工厂是常温滚镀氰化镀铜,外观铜镀层正常,经滚镀镍后,外观镍层也正常,经100℃左右温度烘烤后,却出现上述现象

 若把正常镀镍上镀好铜的工件放到产生“故障”的镍槽内电镀,用同一温度烘烤,试验结果没有起泡,表明镀镍液是正常的。那么故障可能产生于铜槽内,为了进一步验证故障是否产生于铜槽,将经过严格前处理的工件放在该“故障”铜槽内电镀后,再用同一温度去烘烤,试验结果,镀层起泡。由此可以确认,故障发生在铜槽

 工件弯折至断裂,镀层没有起皮,说明前处理是正常的。剥开起泡镀层,发现基体洁净,这进一步说明电镀前处理没有问题

 氰化镀层一般结合力很好,也无脆性。镀层发生局部起泡的原因,主要是游离氰化物含量不足,或者镀液内杂质过多。经过化验分析,氰化亚铜含量为l4g/L,而游离氰化钠含量仅为4g/L。从分析结果来看,游离氰化钠含量低,工件表面活化作用不强,易产生镀层起泡

 处理方法l用3~5g/L活性炭吸附处理镀液后,再分析调整镀液成分至规范,小电流电解4h后,试镀

 在此必须指正,该镀液的氰化亚铜含量也偏低,常温下滚镀氰化亚铜的含量应在25g/L以上,若同时调整氰化亚铜的含量,则游离氰化钠的含量应在15g/L左右

 

 (2)有机杂质过多

 详见故障现象l(7)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