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气候的反常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2007年的夏天也是如此,当北方出现少见的酷热,一向有“火炉”之称的武汉等地却暴雨成灾。这种情况早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全球各地先后都出现了反常气候。只是许多人并不明白,近年不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人类自己放肆地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恶果。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注意到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70年代初,联合国委托环境问题专家在征求了58个国家的l52位各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后,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巴巴拉·沃德(Barbara Word)女士和洛克菲勒大学的著名微生物学家雷内·杜博斯(Rene Dubos)执笔,发表了著名的环境问题报告:《只有一个地球》[1]。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这本书作为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材料,尽管只是一份非正式的报告,但是很快在全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催生了许多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当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我国,都以“批判”的名义翻译和发行了这本书,使我们早在1976年,就得以了解国际上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切。遗憾的是,这么些年来,全球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多少根本的改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针对在自己国家发生的环境污染,在采取了治理措施的同时,纷纷将严重污染的行业和技术向第三世界转移。而第三世界的国家则因为生存和发展是首要的问题,而不得不在实际上采取了牺牲环境的策略。对于发达国家,他们以为只将污染业拒之于自己的国门之外,就可以保证自己不受到环境污染的伤害;而发展中国家则期望在经济发展以后再来治理污染。但是他们都错了。因为地球是圆的,当英国和北美都受到酸雨的侵害时,他们意识到远在亚洲和非洲的那些日夜开工并肆意排放烟尘和废水的工厂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最终会影响到地球上的所有地方,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要想重回原来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为可怕的是,这种状况并没有因为地球人有了一定程度的警醒而有所改善。这样下去,我们将留给子孙们怎样一个地球?我们的子孙们将生活在怎样的气候环境里?是每一个地球人都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只有一个地球》发表20多年以后,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学者A.J.麦克迈克尔发表了《危险的地球》[2](中译名,原文是Planetary Over—load,意为超负荷的行星)。这本书从生态结构、人类健康、生态系统超载、人口增长、贫困与健康、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正在变薄的臭氧层、土壤与水、生物多样性、森林、食物和药物以及城市的发展、观念限制和障碍等多视角地、全面地对地球不堪重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对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将大量经费用于军事和政治的争夺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麦克迈克尔指出:“在这个不寻常的20世纪,当全球经济从1万亿美元增长到20万亿美元时,过度的资源掠夺和分配的不公平使得大多数人陷入困境。第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超过40%被用于偿付国际债务(1.2万亿美元)。结果,这些在经济上陷于绝望的国家破坏性地使用资源:森林、农场、渔场和水源。过去10年中全球财富最终从穷国流向富国(即使在进行援助以后),随着这个财富裂痕的增大,大量第三世界的环境危害和贫穷的后果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波及富国,像温室升温、生物多样性丧失、毒品贸易、难民压力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自食其果的债务。” “上述这些不平等和经济的继续开发加剧了第三世界国家生态和环境的恶化,酸雨、全球温暖化以及臭氧层变薄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使得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一损俱损’的困境。” 影响地球人生存和发展的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资源的紧缺也日益成为严重的问题。当前最令人担心的首先是能源,具体地说是石油的问题。我们的地下还有多少石油可供我们挥霍,可能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数字。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可以依靠科技创造出更多适合人类发展的新产品、新能源,在尽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提高生活素质,但是这种与环境相关的技术开发的力度太小。我们地球人,包括各种各样的政府,都有急功近利的取向,从.而使人适应自然变化的速度太慢,这样,我们人类将要不得不付出极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惨痛的代价。在大自然的惩罚面前,人类之间的争斗有时都失去了意义。只要看一下2004年12月26日的那场海啸,上十万人瞬间就从地球上消失。再看看那部美国的电影《未来水世界》,那也许真的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写照。或许更糟。显然,在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这两大全球性最为严重的问题面前,人类面临着重要的选择。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只有全球所有的人都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珍惜资源。并且关键是要有所行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政府,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在所从事的所有工作中都要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工作的内容之一。 而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较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的20年间,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发展到关注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且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l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会议。会上提出了两个纲领性文件:《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人类对于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次大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定义,这就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使人类迈出了跨向新的文明时代的关键性的一步,可以说是人类环境与发展认识历程中的里程碑。也就是在这一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0/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l996年正式公布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从此在全球开展了建立环境体系的推动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发布了IS014000的新版标准。现在再建立和审核环境管理体系,所依据的是新版的标准。 我国根据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以等同采用的方式制定了我国自己的GB/T 2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或组织开始执行这些标准,先后走向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发展道路。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些企业之所以不得不采取保护环境的措施,或建立环境保护体系,是追于社会或市场的压力,并且有些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实际运转。还有一些企业仍然在严重地污染着环境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所有这些与经济发展的落后固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与国家和组强管理、教育力度的不足也不无关系。尤其从事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关系行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都要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管理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保护环境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