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标准 » 正文

多孔铝膜的偏振特性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3-20  浏览次数:1232
核心提示:用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多孔Al,并向其孔中镀人Cu,观察到了其表现出的偏振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镀Cu多孔A1膜确实和线栅偏振器一样表现出偏振性质。

摘要:用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多孔Al,并向其孔中镀人Cu,观察到了其表现出的偏振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镀Cu多孔A1膜确实和线栅偏振器一样表现出偏振性质。未电镀的多孔A1,在650.0nm显示出较好的偏振特性;对于电镀的样品,在1500.0nm显示出较好的偏振特性。电镀后的多孔A1膜的透射率相对降低,但偏振度明显提高。

1 引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光电子器件不断被研制开发,如微型全固态绿光激光器、SOA四波混频波长变换器等。作为光学和光电子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光学器件之一,偏振器更是研究的热点,它广泛应用于光隔离器、光调整器和光转换开关等。光电通信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这些器件的改进和微型化,所以迫切需要一些体积小、重量轻且效率高的微偏振元件。传统的偏振器如格兰棱镜、波片堆偏振器等,由于体积大、效率低而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最近研制出的超晶格波导管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率的微偏振器,然而它的制备过程需要气相淀积或溅射,工艺复杂且花费昂贵,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我们将Cu注入多孔AI的孔中,得到含Cu纳米列阵多孔AI,如图1所示。含Cu多孔AI膜中,金属柱相互平行,入射光波的电场沿金属柱方向的分量驱动电子作功,该分量被强烈地吸收,而垂直金属柱方向的分量不对电子作功,能够通过,因此通过薄膜的光成为偏振光。

含有金属列阵的多孔铝膜微偏振器
(图1 含有金属列阵的多孔铝膜微偏振器)

2 结果与讨论

实用的偏振器件,不仅要消光比大,而且透射率也要好。为了检测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性能,我们测量了电镀和未电镀的多孔Al在不同波长下的透射率和消光比,示于表1和表2。

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透射率
(表1 :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透射率)

表1数据显示,多孔Al电镀后,透射率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多孔Al膜中金属柱增多,导致光学损失增大造成的。对于未被电镀的多孔Al样品,在波长为650.0nm时,透射率最大,在1500.0nm时透射率最小;对于电镀的样品,在波长为1500.0nm时透射率最大,超过60%,在波长为650.0nm时最小。所以从透射方面考虑,对于未被电镀的多孔Al,选用650.0nm的光源较好,对于电镀的样品,选用1500.0nm的光源较好。

多孔铝膜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源下的消光比
(表2 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光源下的消光比)

由表2看出,未电镀和电镀的多孔Al都有偏振特性。没有电镀的多孔Al有偏振特性,这主要源于多孔Al中未被氧化的Al柱。在阳极氧化过程中O原子从孔表面扩散到Al内部,Al原子离孔很远而晶胞边界处的Al原子离孔最远,与O原子最难发生反应。所以在晶胞边界处可能存在着未被氧化的Al原子并沿着平行于孔的方向伸展,最后在晶胞边界处形成金属Al柱。镀Cu后,多孔Al中金属柱增多,在平行于金属柱方向,电场会驱动更多的电子做功,所以偏振光的P分量的衰减明显增强,而V分量的插入损失随金属柱的增多衰减较少,导致电镀后的多孔Al消光比明显增大,由电镀前的13.6dB增加到电镀后的25.6dB。

另外,表2中的数据还显示,对于未电镀的多孔Al,它的消光比在波长为1.5m时最小,在波长为632.8nm时最大。但实验中发现,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器偏振面不稳定,测量误差较大。对于电镀的多孔Al,它的消光比在1500.0nm时最大,超过25dB。

目前,实验测得的消光比还较小,可能的原因有:1)A1中存在着杂质和缺陷,使多孔Al膜孔与孔不是绝对的平行,局部孔隙率也不一致,导致金属柱之间不完全平行,金属柱的密度也不均匀。2)光路中各元件的散射、吸收及表面的菲涅耳反射等光学损失。3)多孔Al膜的二向色性导致多孔Al和Cu柱之间的耦合损失。4)实验中各元件的精度及灵敏度。

3 结论

本文用电镀方法向多孔Al的孔中填入金属,形成金属列阵。实验结果表明,镀Cu多孔Al膜确实像线栅偏振器一样表现出偏振性质。把镀Cu前后的Al2O3的偏振特性相比较发现,要检测多孔Al膜的偏振特性,电镀前后所选的波长应不同,未被电镀的多孔Al,选用650.0nm的光源较好,对于电镀的样品,选用1500.0nm的光源较好;电镀后多孔A1的透射率相对降低,但偏振度明显提高。这种偏振器体积微小,制备简单,在光电集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