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形状复杂的塑料件电镀前准备和电镀流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6-28  浏览次数:1262
核心提示:本文以新式电熨斗上壳材料为例,对形状复杂的ABS塑料件进行电镀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电镀工艺流程做了详细的阐述。

新式电熨斗上壳材料为ABS塑料,受镀面积10dm2,形状复杂,常规电镀工艺及操作难免不会出现麻点、暗翳、针孔、起泡、露塑、指纹、划伤、变形、镀铬击穿等质量问题。因此,需对生产工艺作调整,规范和完善工艺技术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

1 镀前准备

工件检验-退回-抛光-脱脂-干燥-涂漆-干燥-包装。

2 金属化

2.1 工艺流程工件上挂—除油—热水洗—清水洗—清水洗—除油—清水洗—清水洗—粗化—回收—回收—清水洗—清水洗—还原—清水洗—清水洗—除油—清水洗—清水洗—中和—清水洗—清水洗—预浸—浸钯—回收—清水洗—清水选—Pd后转挂—除油—清水洗—清水洗—解胶—清水洗—清水洗—沉镍—清水洗—检验—清水洗—除油—清水洗—清水洗。

2.2 工艺特别说明

2.2.1 酸性除油

配方1:安美特ACD酸性除油剂,效果较好,对粗化时间影响小。配方3:工件表面易亲水、对粗化时间影响大,生产一段时间,可采用素烧陶瓷隔膜电解处理,提高使用效果。

2.2.2 还原还原液为30g/LNaHSO3,室温下操作1~3min,还原后取下工件,将孔眼坑穴中残液甩脱、清洗干净后再挂上。

2.2.3 中和中和液为50%HCl,中和1~3min(室温)。

2.2.4 预浸预浸液为100ml/LHCl,40g/LSnCl2·2H2O,室温下操作1~3min。预浸后工件不经清洗,直接浸钯。

2.2.5 浸钯钯水可用现有商品,也可自配胶态钯,配方如下:

生产中钯水温度应控制在40~50℃,浸钯时间为4~6min。若溶液上面有一层银灰色膜,可加5~10g/LSnCl2·2H2O,予以消除,以减少漏塑现象。

2.2.6 解胶碱性解胶液为50g/LNaOH,35℃下运行2~5min。溶液连续过滤,保持清澈。酸性解胶液配方为80ml/LHCl,操作2~3min解胶。

2.2.7 沉镍酸性和碱性镀镍液配方如下:

3 电镀工艺流程

3.1 复杂大件ABS塑料件工艺流程:工件活化—清水洗—清水洗—预镀—回收—清水洗—清水洗—活化—清水洗—清水洗—酸铜—回收—清水洗—清水洗—活化—清水洗—清水洗—亮镍—回收—清水洗—清水洗—清水洗—回收—镀铬—回收—回收—清水洗—清水洗—下挂—甩水—清水洗—清水洗—热水洗—干燥—检验—包装。

3.2 工艺特别说明

3.2.1 酸铜金属化质量合格的上壳,电镀质量问题大都出现在酸铜槽内,上壳在酸铜液中难免不会出现故障。因此,必须加强对镀液的超前维护和连续处理,项目如下:(1)镀液连续过滤(流量大于4倍镀液量/h,过滤粒经小于5μm);(2)空气搅拌(增设空气过滤装置和防回流操作);(3)阴极移动;(4)冷却系统(防止在槽内形成双极性现象);(5)槽边电解装置(双氧水+电解处理)。

3.2.2 亮镍亮镍为普通亮镍镀液,复杂大件要添加改善低区性能的走位水。生产过程中,大件亮镍出入镀液时,很易产生双极性现象即上壳一侧光亮度稍差一些。因此,操作时工件不要在槽液内空停过长,出槽速度要快。溶液连续过滤,空气搅拌,阴极摆动,溶液加热。

3.2.3 镀铬大件受镀面积大,所需总电流也大。挂勾和工件接触面的导电强度,对镀铜、镀镍时通过的电流能够承受,但要求保证镀铬时需要通过的总电流,就要控制整个上壳生产线,严格执行工艺规范和操作方法。高电流密度的冲击镀铬极易造成烧蚀击穿。不合格的镀铬件及时在20%HCl溶液中退除后转挂在专用套铬(挂勾与镀件接触面较大)挂具上,重新镀铬,效果才好。镀铬引入其添加剂的低温、低浓度配方,能减少和克服上壳工件在高区(空心手柄、商标凸耳)发灰,低区(凹槽、散热窗)露黄的现象。

4 结论

(1)设计1条合理的生产工艺路时,应将复杂大件易产生的一些疵点降低或消灭在生产路线的运行中。

(2)Pd后转挂是将金属化-电镀生产结合为一体的新方法。

(3)复杂工件中孔眼等要套牢堵紧。

(4)电镀疵点大都产生于酸铜液,槽外电解有利于酸铜长期稳定生产。

(5)一定厚度的化学层,电镀铜、镍层是防止镀铬时挂勾不烧蚀击穿镀层的保证。

(6)采用镀铬添加剂的低温、低浓度镀铬工艺效果较好。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