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百科 » 正文

化学除油的原理及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8-29  浏览次数:2243
核心提示: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液对油脂的皂化和乳化作用将金属工件表面油污除掉,达到净化表面的目的。碱性溶液由两种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组成,一部分是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另一部分为硅酸钠、乳化剂等表面活性物质起乳化作用。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液对油脂的皂化和乳化作用将金属工件表面油污除掉,达到净化表面的目的。碱性溶液由两种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组成,一部分是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另一部分为硅酸钠、乳化剂等表面活性物质起乳化作用。碱性物质和可皂化油(动、植物油类)起作用以清除。表面活性物质起乳化作用,可将油类、非皂化油(如矿物油)去除。

1.皂化作用

皂化油即动植物油,在碱的化学作用下皂化,生成易溶入水溶液中的肥皂和甘油。当把带油的金属制品放进碱性除油溶液中时,即可发生皂化反应将油污除去。可皂化的动植物油可用通式(RCOO)3C3H5表示,R为高级脂肪酸烃基,含l7~22个碳原子,油脂在碱溶液中的反应式为:

(RCOO)3C3 Hs+3NaOH——,3RC00Na+C3 H5(0H)3

R一17时,即为硬脂酸钠(肥皂),能溶于水,C3H5(OH)3为甘油,亦溶于水。

2.乳化作用

矿物油或其他不可皂化油是不能和碱起皂化作用的,但当它们与乳化剂作用后,会变成微小的小油珠并分散在溶液中,形成两种不相溶液体混合物的乳浊液,这个过程称为乳化,能促进乳化的物质称为乳化剂,又称为表面活性剂。当带油污的工件浸入有乳化剂的碱液中时,乳化剂吸附在相应的界面上,吸附在金属表面与溶液界面之间的乳化剂的亲水基团向着溶液,使金属与溶液界面的张力降低,溶液对金属表面的渗透作用增加,润湿性增强。因此,溶液对工件表面油膜的排列作用加强;同时吸附在溶液与油膜界面的乳化剂也使界面的张力降低,增加了溶液与油膜间的表面积。在流体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油膜被破坏、分裂成许多小油珠,并脱离工件表面转入除油液中形成乳浊液,达到除油的目的。

在工业生产应用中,由于油污大多数属于非皂化性的矿物油,而且单靠皂化作用的除油时间长,除油不彻底,所以大部分的化学除油是靠乳化作用完成的。无论是皂化除油还是乳化除油过程,都要采取加热或增加搅拌等措施,以便加速除油的化学反应和乳化作用的速度,提高除油效率。

3.化学除油法的特点

化学除油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无毒无害、溶液不易燃易爆等特点,一直以来做为工业上的一种主要除油方法,但是常用的碱液除油主要靠硅酸钠之类的乳化剂作用,乳化能力较弱,当工件表面油污中主要是矿物油时,除油的效果比较差。因此,当工件表面有大量的油污或主要是矿物油时,应先用手工把油抹掉,或先用有机溶剂除油,然后再作化学除油甚至电化学除油,方能把油污除尽,也可采用表面活性剂含量较多的除油液清洗。

4.化学除油的方法及条件 .

常用碱性化学除油液的配方主要根据工件材料的不同类型、性质以及对除油的要求而选择,常用碱性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及工艺条件见表2-12。

表2-12常用碱性化学除油液的配方及工艺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氢氧化钠/(9L)

碳酸钠/(9L)

磷酸三钠/(9L)

硅酸钠/(9L)

OP乳化剂/(9L)

溶液温度/℃

i030

3050

 35

8090

    30

    50

    70

 35

7080

5080

1520

1520

 12

7080

 510

3540

4060

 23

7080

 120

 120

 510

 23

  70

1030

 35

 23

5060

  40

1015

6585

1020

1020

1020

 13

6080

1020

1020

1020

 23

5060

使用范围

    钢铁材料

铜及铜合金

铝及铝合金

镁合金

锌及

锌合金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