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氰化镀黄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3-03-27  浏览次数:2452
核心提示:将氰化钠用水溶解后,取其中2/3的溶液溶解氰化亚铜,将余下的l/3溶解氰化锌,然后将二液合并

1.工艺规范(见表4—1—8)

表4—1—8氰化镀黄铜的工艺规范

氰化镀黄铜的工艺规范
氰化镀黄铜的工艺规范

2.溶液的配制方法

(1)将氰化钠用水溶解后,取其中2/3的溶液溶解氰化亚铜,将余下的l/3溶解氰化锌,然后将二液合并;

(2)将碳酸钠、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溶解后加入槽中;

(3)加入氨水或氯化铵;

(4)将槽液稀释至总体积,以低电流密度电解数小时后进行试镀。

3.溶液成分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1)铜盐和锌盐。提供被沉积的金属离子。如果铜锌浓度比保持在3.5~4,那么铜的含量对色调影响不大。但如果金属比值失调,当铜含量高时,镀层偏红;当锌多时,镀层就成为带白色感的黄色。当铜锌比为4:1或者氰化亚铜:氰化锌=3:1,虽不能以同样比例电沉积,但能获得含铜70%~80%的黄铜层。欲调节镀层中铜与锌的比例,一般都不是用改变溶液中铜、锌离子浓度的方法来达到,而采用其他方法。

(2)游离氰化物的含量对合金组成和质量有重要影响。随游离氰化物增加,铜析出困难,锌含量增加;氰化物过量,阴极电流效率显著降低,甚至无法进行电镀。游离氰化物少时,阳极附有白色不导电膜,阳极溶解困难,镀层粗糙,色泽不均匀。一般游离氰保持l0g/L~15g/L。

(3)铵离子。黄铜镀液中含有少量铵离子,可保持阳极正常溶解,控制pH值,控制镀层色调,扩大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可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仍能获得色泽均匀的金黄色镀层。氨水的另一作用是抑制氰化物的水解。提高氨水的含量,有利于锌的析出而降低铜含量。

(4)碳酸钠。适量的碳酸钠能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分散能力。在生产中由于氰化钠的分解和镀液吸收二氧化碳,镀液中的碳酸钠会逐渐增加,当超过60g/L时将降低阴极电流效率,可用冷冻法使之结晶除去。

(5)氢氧化钠。能提高镀液的pH值和增加导电率,但会造成锌易析出,导致镀层呈黄白色,挂镀一般不加,滚镀加少量。

(6)铅盐。是发光剂,应先用酒石酸盐络合后加入。

(7)pH值。对镀层成分有显著影响,提高pH值,镀层中的锌含量增加。pH=10.3时镀液最稳定,超过11.5,不能用氨水调节。降低pH值可用碳酸氢钠,加入前要先溶解,要注意防止氰氢气逸出。

(8)温度。改变镀液的温度,对镀层成分和色泽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铜在合金中含量明显增加,所以要严格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40℃以下。

(9)阴极电流密度。提高阴极电流密度,阴极电流效率会降低,在一般情况下,阴极电流密度升高,镀层中铜含量降低。

氰化物镀铜锌合金(黄铜)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列于表4—1—9。

表4—1—9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

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

相关阅读:仿金电镀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