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密度对紫铜基体电沉积Fe-W合金的影响 侯婷,郭志猛,王立生,方哲成 (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 针对目前Fe -W合金镀层中W含量较低致使镀层硬度不高的问题,通过电沉积法在铜表面沉积Fe -W合金,获得了一种W含量较高、表面致密且高硬度的非晶合金涂层。用SEM,XRD和EDS表征了镀层形貌、结构和成分,并测定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均为非晶结构,形貌为圆球状颗粒;镀层厚10~100 pdm;随着电流密度增大,镀层中孔隙增多,其中W质量分数达57%~61%;电流密度为 [关键词]Fe-W镀层;电沉积;紫铜;非晶合金;显微硬度 [中图分类号] TQ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60( 2011) 01 - 0016 - 03 0前言 铬镀层以其良好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镀铬电流效率较低,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差。更重要的是,Cr(Ⅵ)是致癌物质,严重污染环境[1]。研究发现,Fe-W合金镀层可部分替代镀铬。 W的标准电位偏负,H在金属W上的过电位很小,W不能单独从含W的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只能和Fe族金属(Fe,Ni,Co) -起发生“诱导共沉积”[2]。通过诱导共沉积方法,选用适当的W原子比例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非晶或纳米晶Fe -W合金层[3]。针对目前Fe -W合金镀层中W含量较低致使镀层硬度不高的问题,本工作研究了紫铜基体上电镀Fe-W非晶合金的电沉积条件,探讨了较大电流密度范围(5~ 1试验 1.1基材处理 基材为紫铜板,尺寸为 除去表面氧化皮等缺陷,于 1.2 电镀Fe -W合金 电镀Fe -W非晶合金的镀液: 阳极为不锈钢板。将前处理好的阴阳极置于 1.3测试分析 用S-3500N型扫描电镜观察镀层表面的显微形貌,观察抛光后镀层截面形貌。用扫描电镜携带的能谱仪测定镀层成分。用Dmax - RC旋转阳极式X射线衍射仪[铜靶,λ= 0.15406 nm,管电压为40 kV,管电流为150 mA,步宽0.020,扫描速度9(o)/min,测量角度范围100 ~1000]测定镀层结构。用SJ 20129 - 92中的称重法(FA2004型电子天平,精度为0.1 mg)计算镀层厚度;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表面抛光后显微硬度。0.25 N恒定载荷下保载15 s,每个试样选5点测量后取平均值。 电流效率λ的计算: λ= λw+λFe=(ωw·ΔG/Ew +ωFe·ΔG/EFe)/(I·t)式中 ωw——镀层中W的质量分数,% WFe——镀层中Fe的质量分数,% ΔG——镀层质量,g Ew——W(Ⅵ)的电化当量,0.381×10 EFe ——Fe2+的电化当量,0.2894×10 I——沉积电流,A t——沉积时间,s 2 结果与讨论论 2.1 电流密度对镀层形貌的影响 不同电流密度下Fe -W镀层表面的SEM形貌见图1。从图1可看出,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形貌均为圆球状颗粒;电流密度不大于 图l 不同电流密度下Fe -W镀层表面的SEM形貌 图2为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截面SEM形貌。电流密度不大于 图2不同电流密度下Fe-W镀层的截面SEM形貌 2.2 I也流密度对镀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 图3为电流密度为5,20, 图3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XRD谱 镀层中W含量对镀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图4为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中的W含量。可见,镀层中的W含量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差异不大,处于57%~61%内。 图4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中的W含量 2.3 电流密度对镀层厚度及电流效率的影响 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厚度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电流密度在5~ 图5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镀层厚度 图6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阴极电流效率 可见:电流密度为10,15, 2.4 电流密度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 图7为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显微硬度。从图7可以看出,电流密度为 图7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显微硬度 3结论 (1)制备的镀层表面均为圆球形颗粒,随电流密度增大,镀层颗粒长大,孔隙增多。镀层厚度为10~100μm。电流密度较小时,镀层平整、光洁致密,电流密度较大时,镀层粗糙,致密性降低。 (2) Fe-W合金镀层为非晶结构,其中W质量分数随电流密度增加变化不大,在57%~61%之间。 (3)电流密度为 [参考文献] [1]张景双,屠振密,安茂忠,代铬镀层的研究与应用[J].电镀与环保,2001,21(1):.4~7. [2]詹厚芹,何凤娇,鞠辉,等,电沉积铁镍钨合金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8,12 (41):31~33. [3]Tsyntsaru N,Bobanova J,Ye X,et al.Iron-tungsten alloyselectrodeposited under direct current from citrate-ammoniaplating baths [J]. Surface&Coatings Technology,2009,203(20,21):3136~3141. [4]陈永言.电化学基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8~129. [5]周婉秋.电沉积镍-钨合金非晶化机理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I5 (2):37~42. [编校:段金弟] 注:本站部分资料需要安装PDF阅读器才能查看,如果你不能浏览文章全文,请检查你是否已安装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