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钝化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工件镀锌后只是在稀硝酸中浸一下(即"出光"),使其表面呈银白色,自然很快就会产生白绣。直到1958年,前苏联专家来华介绍了六价铬钝化工艺,我国才开始使用彩虹色钝化与白钝工艺。自此,用六价铬钝化成了镀锌后处理的必需工艺。钝化工艺能大大提高金属镀层的抗蚀性能,且成本低、操作简单,因此受到电镀界的欢迎,并进一步从锌镀层发展到黄铜镀层、锡镀层、镍镀层及银镀层等,应用范围日广。 严格来讲,六价铬工艺用"钝化"这个词并不恰当。欧美国家多称此工艺为"铬酸盐处理"(Chromatetreatment),日本称之为"夕口岁一卜"(直译应为"铬化处理")。只有国内专业人士才意译为"钝化"。"钝化"一词因长期使用,已约定俗成,也无法再改。 我们的祖先虽然不懂得"钝化"这个工艺,但早在2 000多年前就已经应用钝化工艺了。 秦代时期(前221~前206年),秦始皇在陕西l临潼为自己修建陵墓,还在附近修建兵马俑坑。前几年在兵马俑坑先后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有青铜剑和青铜镞(即箭头)。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它们至今未锈且异常锋利。经专家检验,发现其表面有一层很细致、薄薄的膜层。北京钢铁学院的专家用质予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证明了其中含有铬;再用电子探针检测,发现此膜含有2%的铬。专家猜测:这些青铜剑和青铜镞经过了类似于熔融重铬酸盐或水溶液浸煮的处理。 在河北满城汉墓也出土了几支不锈的青铜镞。专家认为,这些一定与秦兵马俑坑中的青铜镞一样,表面有一层铬钝化膜。 从环保方面考虑,最好不用六价铬,但其性价比实在诱人,只需少许就有很好的抗变色能力。因此镀枪色以后也要在六价铬中钝化一下。尤其值得回味的是:标榜彻底解决六价铬污染、完全不用六价铬的"代铬"锡钴合金镀层,竟然也要求镀后在重铬酸钾溶液中钝化一下,以防变色。 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在表面处理方面取得不少成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有决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温靖邦]
我国古代的表面处理 我国古代的表面处理:古代的化学镀 我国古代的表面处理:古代的金色装饰 我国古代的表面处理:古代的热浸镀 我国古代的表面处理:古代的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