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电镀后处理的工艺环节:电化学抛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25  浏览次数:1341

   电化学抛光是用电化学方法提高金属工件表面的平整性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艺过程,它既能直接用于金属的表面加工,也用于金属工件镀前处理及镀后精加工。如钢、不锈钢、铝、铜等金属的表面加工或镀前处理,铜、镍等的合金以及镀后的铜、镍、铬等金属镀层的装饰性精加工。电化学抛光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反射率。

   用机械抛光难以实现精加工的工件,常用电化学抛光来加工。如尺寸很小或外形复杂的工件,有些难机械抛光的材料(如不锈钢),以及需高反光系数的镜面光泽的工件(如铝制反光器)。电化学抛光还用于需要减少金属损失且便于回收抛下的金属的场合,如贵金属的精加工(金、银、铂等)。

   电化学抛光操作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①电流密度会影响电化学抛光质量。在一般情况下,阳极被溶解的金属的量是随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但是能否获得低粗糙度的金属,并不是由金属溶解速度决定的。对于任何一种金属一电解液系统来说,都存在着最适宜的电流密度。

   ②温度也会影响电化学抛光质量。提高电解液的温度一般有利于金属的溶解,但并不是温度升得越高,金属的溶解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当温度升得过高时,使电解液发生过热,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和蒸汽可能把电解液从电极表面上挤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降低。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使电解液的黏度降低,加速溶液的对流,使阳极附近的溶解产物能迅速得到扩散,导致电解液的更新,从而加快金属的溶解速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对金属表面的抛光不利。

   ③抛光时间对于金属在抛光后的粗糙度影响很大。合适的抛光时间取决于金属制品的原始表面状态、可用的电流密度、电解液的组成、金属的性质等因素。电解抛光的持续时间应随电流密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④电抛光时,阴极一般采用铅板。阴、阳极面积比为(1~1.5):1。

  ⑤电解液要维护好。当电解液中硫酸含量过多时,将使它与铬酐一起以Cr03·S03的形式沉淀出来,金属表面光泽随之降低。当硫酸含量过低时,将使电解液的导电性变差,引起分散能力降低,同样使金属表面光泽变差。电解液中水量不足时,将影响铬酐的溶解量,甚至产生析出。水量过多,将使制品抛光光泽降低。水量以30%为宜。

⑥磷酸与硫酸比例3:1为好。当比值高时,可调小电流密度;比值低时,可调大电流密度。电解液中Cr3+过高,工件表面呈发乌的青灰色,可在阳极面积大予阴极几倍的条件下进行通电处理。Fe3+过多抛光的表面光泽显著降低,电解液必须进行部分或全部更换。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