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技术 » 电镀工艺 » 正文

镀镍添加剂:镀镍发展的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4-26  浏览次数:1235

镀镍发展的历史

德国人Bottger在法兰克福于l843年从硫酸镍铵溶液中沉积出镍镀层。第一个美国专利于1869年获得,也是从硫酸镍铵或氯化镍铵溶液中镀取的。l878年Weston在镀镍溶液中添加了硼酸。直到l916年才由O.P.Watts奠定了现今的瓦特镍基础溶液配方。从开始电沉积出镀镍层到这一基础镀镍溶液配方的确立,足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为使镀镍层能光亮点,l910年有人往镀镍溶液中加入了少量镉盐,1936年美国专利2026718在镀镍溶液中加入了钴盐和甲酸。其实这些所谓的光亮镍镀层与真正意义上的光亮镍镀层差距还很远,不是镀层脆性大,就是光亮度和整平性很差,所以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半光亮的镍镀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汽车工业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美国的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那时小轿车上的保险杠等零部件大都是铁制的,为装饰和防锈,这些零部件的外观大多需要光亮夺目,因此抛光工作量很大。众所周知,抛光是个费时费力的工序,美国的劳动力又很紧缺,于是电镀工作者积极地开展光亮镀镍工艺试验和研究。

在光亮镀镍方面,美国的Harshaw、McGean、Hanson Van Winkle、Udylite和M&T等公司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从无机物如锌盐、镉盐和硒盐,有机物如磺化蒎烯、磺化萜烯、萘磺酸、品红、硫脲、香豆素、水合氯醛、对甲苯磺酰胺、糖精、十二烷基硫酸钠、低泡润湿剂、丁炔二醇、丁炔二醇和环氧化合物的衍生物、丙炔醇及其环氧衍生物、烯基磺酸钠、丙炔胺和吡啶的衍生物等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从第一代镀镍光亮剂的开发到第四代镀

镍光亮剂的确立,走过了约半个世纪的历程。

相比之下,我国的光亮镀镍工艺因为开始较迟,在相互进行技术交流中,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避免走许多弯路,所以尽管开始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还是较快的。如第三代以丁炔二醇与环氧化合物作主光亮剂的镀镍光亮剂美国是在1968~1972年完成的,我国则是在1978年生产出了BE,1979年出了"791",与之相比,相差约l0年左右时间。对于以丙炔醇衍生物、炔胺和吡啶衍生物作主光亮剂的第四代镀镍光亮剂,虽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熟,那时因为我国没有这些原料,所以一时无法进行抗衡。相比之下,在出光速度、整平性、镀层白亮程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第三代镀镍光亮剂和第四代镀镍光亮剂都相差一个数量级。随着我国与国外电镀技术交流的增多,起先我们靠引进一些镀镍中间体来自己配制,后来一些电镀添加剂厂或公司也进行镀镍中间体的研制和生产。1988年,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我国的上海永生助剂厂、武汉风帆电镀技术公司和广州二轻工业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第四代镀镍光亮剂,在总体上与国外最佳的镀镍光亮剂已是不相上下了。我国目前的镀镍光亮剂已能达到当代国际的先进水平。但由于国内生产镀镍添加剂的厂家较多,存在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和良莠不齐的状况,看来还需要通过一段相当长的市场竞争才能逐渐做到规范化。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