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操作类故障及影响因素:几何因素的影响
几何因素包括镀槽形状、大小;阳极形状和配置数;挂具的形状以及被镀零件的形状等。 (1)镀槽 除了刷镀以外,其他电镀都需要镀槽。广义地说,任何容器只要不漏而又耐腐蚀,都可以用来做镀槽,但是要讲究电镀质量的话,镀槽就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制作,而不是随便拿一个容器就可以用的。 镀槽设计的依据是产量和被镀零件的大小、形状。如果产量低、零件小,就用较小的镀槽,否则就是浪费。反之,产量高、零件大,如果槽子太小,镀液很容易出现失调,电镀质量不能保证,也不划算。合理的镀槽容量应该是满负荷运作能力的1.2~1.5倍。建议用加工零件的受镀面积来估算镀槽的容积,一般每平方分米应占用8~12L的镀液,才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遇有镀铬或对温度敏感的镀种,要取上限,并适当加大总容量,比如镀硬铬,每平方分米需要30L左右的镀液量。镀槽的几何形状一般是长方体。其高度一般为800~1000mm,宽度为600~800mm,长度在1200mm左右,这种通用标准镀槽的容量在500~1000L,但具体的形状和尺寸应该根据欲镀零件的形状及挂具的设计和阳极的配置来确定。一般以沿镀槽轴线方向的中间为阴极,两边为阳极为标准。零件应浸入到镀液中,上端距 液面50~100 mm,下端距槽应保持l00~200mm。阴极(挂具上的零件)与阳极之间的距离应在150~200mm。尤其在没有搅拌时,阴、阳极的距离要加大一些。许多电镀产品的高电流区容易发生烧焦,与极间距离不够和挂具设计不合理有关系。 (2)挂具 挂具对电镀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却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有些简单的大零件只做一把钩子将产品一钩,往阴极杠上一挂,就可以进行电镀。即使是这样,如果挂钩导电截面不够,挂钩被烧红发烫是常见的事。很多电镀厂的挂具在工作中都是发烫烫手,人们习以为常,以为电镀就是这样的,实在是大错特错。 挂具导电截面不够使一类导体的电阻加大,无功电耗增加。电流表上的电流很大,而实际零件表面的电流密度反而不足,使二次电流分布恶化,电镀质量无法保证,同时镀液的温度也会因此而上升很快,槽电压也会因之上升,带来种种问题。因此在合理选用挂具的主导电杠,以在大电流下不烫手为原则。应根据镀槽的总电流强度和挂具数量计算导电截面,将电流合理分布到各个挂具上。还要根据零件形状确定挂具上的支杠和挂钩数。一般挂具上端零件距液面至少50mm,下端距槽底l00150mm。当槽底有搅拌或热交换器时,这个数值还要加大或取其上限。人工操作的挂具要考虑每挂的重量,不要超过lOk9。最好是双钩框式挂具。自动线上的挂具如果是人工上、下架时,单挂也不可以过重。另外,所有的挂具都要对非直接导电部位进行绝缘处理,涂挂具胶。用胶布缠的方法不好,镀液残留在夹缝中很难清洗干净而容易污染镀液。 (3)阳极 阳极以使用钛篮装载为最佳方式。既可以保证阳极的表面积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又可以使阳极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对于精细的镀种,例如光亮镀镍、镀锡铅、镀金、镀银等,应在阳极外面加上防护罩。阳极的面积应该是阴极的l~2倍。特殊情况下还要大,在线材电镀业,阳极的面积是阴极的l0倍以上,因为其电流密度很高,阳极极易钝化。 在使用悬挂阳极时,要制成长条形板状。其长度应比挂具上加工的零件底端短100~200mm,宽度约为l00~200mm。所有悬挂阳极应该加套子,并能使挂钩与阳极杠保持良好的导通状态。 电镀阳极的材质纯度应在99.9%以上,否则镀液中的金属杂质会积累性增加。有些镀种对阳极纯度的要求还要高,如像镀银、金等要求阳极纯度在99.99%以上。如果没有合格的阳极,宁愿用不溶性阳极替代,也不要采用低纯度的阳极。如果将其他金属杂质带入镀液,后患更大。 (4)被镀零件的形状及表面状态 镀件的形状是决定电镀加工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简单的零件,比如标准件,可以采用滚镀。对于条状件,可以采用悬挂,但对于异形管件、盲孔件等,要设计专门的挂具。有的还要设计辅助阳极,以解决深孔内壁等处的镀层分布问题。对于带有尖端、角形部等突出的零件,要采用阴极保护,防止被镀零件由于“尖端放电效应”而使镀层烧焦、镀毛。 对于每个被镀零件,都要计算其受镀面积以确定电镀加工时所给电流的大小。另外,镀件表面的光洁度对镀后质量也有很大影响。使用再好的光亮剂,在粗糙的表面也是很难镀出光亮镀层的。另外,粗糙表面的真实表面积比公称面积要大许多,如果还按公称面积计算电流,肯定会偏低,所以高要求的装饰表面在电镀前要求进行磨砂和抛光处理。
注:本站部分资料需要安装PDF阅读器才能查看,如果你不能浏览文章全文,请检查你是否已安装PDF阅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