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重庆工业成就辉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9-09-29  浏览次数:898

中国电镀网: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工业经历建国初期恢复调整到改革开放的全面建设时期,由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时期到重庆直辖以来大发展时期的“三个阶段”;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两个转变”,通过“三个阶段”和“两个转变”的发展,重庆工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重庆工业已站在新的起点,重庆工业,正以豪迈步伐,昂首跨入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重庆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583亿元,是1949年4.69亿元的1404倍;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036亿元,是1949年2.5亿元的814倍;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49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40%,净增2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重由1949年的76:24调整为2008年的32:68;所有制结构由1949年的几乎全部是纯国有企业调整为2008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占全市工业的38.2%、外商投资企业占16.3%、民营企业占5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将重庆列为我国重要的地区,加大对重庆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直辖以来,重庆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重庆工业经济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了46年,从1949年至1995年,工业总产值才由4.69亿元增加到1053亿元;总规模突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7年时间,从1996年到2002年增加到2260亿元;总规模突破第三个1000亿元,只用了两年时间,从2003年到2004年就超过了3000亿元;2006年达到4202亿元,2007年达到5343亿元,2008年达到6583亿元,连续三年增加产值每年超1000亿元,显示出重庆工业勃勃生机,发展速度驶入“快车道”。

 

直辖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庆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6+1”产业基地(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工业、电子信息、能源6大支柱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增加值由直辖初的1997年的49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036亿元,是1997年的4.14倍;工业产值由1997年的1260亿元增长到6583亿元,是1997年的5.22倍。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利税由1997年的46.7亿元增长到512.2亿元,是1997年的11倍;劳动生产率达由1997年的1.5万元/人年增加到14.9万元/人年,是1997年的9.9倍。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时期,呈现出产、销、效同步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直辖以来的十一年,重庆工业经济总量就翻了两番多。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步入工业化阶段,2008年工业占GDP的比重历史性地达到40%。

 

第二,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1997年的1898户增加到2008年6051户,是1997年的3.2倍。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60户,其中:百亿以上的工业企业11户,50亿以上至100亿以下的企业22户,10亿以上至50亿以下的企业113户,涌现出了长安、西南铝、电力、重钢、能投、宗申、机电、化医、川维、力帆、轻纺、隆鑫等一批“航空母舰”企业群,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第三,职工收入大幅增长。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收入由1997年的5500元/年人增加到2008年的2.7万元/年人,是1997年的4.9倍。同时,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职工普遍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提高。

 

第四,主要产品成倍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与1997年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原煤产量由1997年的1410万吨增长到4200万吨,是1997年的2.97倍;天然气产量由30.7亿立方米增长到73.9亿立方米,增长2.4倍;发电量由139.9亿千瓦时增长到402.9亿千瓦时,增长2.9倍;钢材由116万吨增长到447.9万吨,增长3.9倍;铝材由9万吨增长到77.6万吨,增长8.6倍;水泥由862万吨增长到3135.3万吨,增长3.6倍;汽车由16.1万辆增长到78.2万辆,增长4.9倍;摩托车由177万辆增长到815万辆,增长4.6倍。

 

第五,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是汽车摩托车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全市汽车工业销售值1803.3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2%,产销汽车位列全国第四,摩托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二是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2008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值852.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5.2%。目前已形成内燃机、仪器仪表、环保及现代化国防装备的国家级生产研发基地,生产能力、出口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以重钢、西南铝、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为代表的材料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2008年实现销售产值915.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6.4%。西南铝铝材产量居国内第一,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三,生产装备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建材行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50%;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玻纤生产能力已超过30万吨/年,跻身全国第二位,全球第十位。四是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蓄势待发。2008年化医产业实现销售产值51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1%。主城化工企业基本完成“退城进园”搬迁,形成了长寿、涪陵、万州三大化工基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五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以“811”项目为标志,我市芯片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先后引进了北大方正、LCOS光机、国虹数码、恒基伟业、禾兴江源以及惠普软件、神州龙芯、东矽多模等一批重大项目,逐步形成高技术产业链。2008年实现销售产值66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1.9%。

 

第六,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迅猛。特色工业园区自2003年通过建设起步和规范发展,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工业园区,构建了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到2008年末,累计入驻企业3919户,其中投产企业2260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7%;累计安置劳动力51.7万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22亿元,同比增长63%;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同比增长73%;税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184.6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园区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第七,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一是一大批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我市83户企业的131个产品排全国同行业前三位。排名第一的有54户企业,54户企业共74个产品在全国排位第一,其中市场占有率排位第一的产品57个,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其它指标排位第一的产品17个。此外,产品排全国同行业二、三名的有29户企业,其中汽摩整车及配件15户,机械8户,轻纺4户,冶金1户,建材1户。这些排位靠前的产品中,有的企业整体实力较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同时也是我市工业的重要支撑。二是技术创新投入从主要依靠政府转变为企业成为投入的绝对主体,企业从配角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科研院所开发到主导引导产品研发方向,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如轿车混合动力技术、摩托车大排量发动机(650CC)的设计制造、天然气发动机电喷技术、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垃圾发电成套装备、固体危废物焚烧处置成套装备、大型燃煤锅炉、脱硫脱硝成套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同时,新产品成为了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达1267亿元,是2000年的8倍,新产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高达29.1%,为全国前位,西部第一。

 

第八,招商引进项目取得效果。1985年5月中日合资企业——重庆庆铃有限公司为标志,标志着国外工业企业进入重庆的起源。其后,国外企业进入重庆逐年增多,到2008年末,全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46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共有102家落户重庆),合同外资金额127.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9.24亿美元。其中,全市工业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15个,实际利用外资29.5亿美元,占全市的37%。在汽车摩托车产业引入了美国福特、日本铃木、五十铃、德国宝马等知名企业;在化工医药产业引入了英国BP公司、日本大冢化学、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德固赛、香港建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了美国惠普、瑞典爱立信、日本NTT通信公司等一批重大IT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引入了瑞士ABB、美国百利通、霍利威尔、日本恒河机电等知名企业;轻工纺织产业引入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和香港玖龙纸业等大型国际企业;材料工业引入了全球知名的法国拉法基、法国罗兰公司、韩国爱思开公司等企业。

 

第九,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抓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等工作,2008年末累计完成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63户;关闭落后产能2294家;完成了电镀、造纸、碳酸锶、锰等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工作。同时,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成装机总容量65.87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年可消纳利用煤矸石350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达1840万吨,工业固废物平均利用率达79.03%。

最新行业新闻2009年09月29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