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进一步规范电镀协会发展和推进产业提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03-27  浏览次数:1549

——纪念温州市电镀协会成立20周年

今年四月是温州市电镀协会成立20周年,现将温州市电镀协会秘书书长陈林财撰写的“进一步规范协会发展和推进产业提升”的文章发布到网站上,供会员和有兴趣的同仁阅读参考。

——编者

温州电镀的发展,随着整治入园的深入和2000亩建设电镀基地的用地逐步落实,标志着我市电镀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这对于转变电镀发展方式,促进电镀均衡发展,搞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建设温州生态城市意义重大。值此协会召开四届五次会员大会暨协会成立20周年的良好之际,就规范协会发展和推进电镀产业提升谈点体会。因不是本行、更谈不上专业,且缺乏翔实的资料,难免有不妥之处,仅供参考。

一、电镀是我市不可代替的基础性重要行业

电镀通俗地说:用电解方法在金属制品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以防止腐蚀,增加美观,提高耐磨性,导电性等。例如:镀铜、锌、铬、铜合金等。塑料、半导体、陶瓷等非金属制品表面,经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形成导电后也可进行电镀。电镀作为重要的表面工程技术,从1840年的镀银专利提出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我市电镀生产(电镀、刷镀、转化膜、真空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的作坊式电镀生产,到上世纪末的快速发展,其发展动力来自我市轻工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电镀业发展,电镀业的规模、工艺技术水平、资产规模等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例。随着我市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关产业迫切需求传统电镀工艺与当代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兴电镀技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轻工制造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市电镀产业伴随着轻工产业的崛起而发展。2007年实现总产值50亿左右(不包括电镀原材料营业额),承揽全市约500亿左右产值的制造业产品镀件的表面处理,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以来,通过整治,“打非、严管、入园”取缔非法小电镀800多家,全市现有持证照电镀企业564家(一处电镀基地按1家统计),电镀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000万平方米电镀面积,全市电镀总资产规模达80亿元。

电镀作为重要表面处理技术之一,覆盖我市眼镜、烟具、锁具、电子、泵阀、剃须刀、汽摩配、不锈钢、拉链钮扣、水暖器材、日用五金及部分陶瓷、塑料等产业。我市确定重点发展十二大产业,大部分支柱产业与电镀相关。我市电镀企业产品供求分布65%在轻工业,25%在仪器仪表、电子工业,10%在机器制造工业。专业性的电镀企业占全部企业90%以上,属企业二级部门或车间约10%。因此,工业界普遍认为,温州不能没有电镀,电镀是我市不可代替的基础性重要行业。

我市电镀要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坚持均衡发展“好字优先”、整治入园产业提升的发展方向,着力于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整治入园为关键、节能减排为重点、提升产业为目标、供求平衡为目的。”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工艺,创新适销对路的镀种,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内销和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要继续巩固和发展电镀整治入园的成果,落实好2000亩用地用于电镀基地的标准厂房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对2万升以下的小电镀的整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好电镀基地集约经营和集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要严格控制电镀总量扩张,促进电镀业和相关先进制造业的均衡发展。对于产能落后整改无望的小电镀和因各种原因不能进入电镀基地的企业进行转产、兼并或重组优化,努力实现供求的基本平衡,进一步规范电镀的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温州电镀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1.电镀的萌芽状态到缓慢发展阶段(1979年以前)。于民国4年(1915年),永嘉县城区罗恒发等人合办永嘉新镀白公司,是我市有记载的第一家电镀企业,由上海聘请师傅作技术指导,主要从事小五金、锁具的镀镍,镀铜。1949年期间,在市区先后创办了永泰、永新、汉真等3家电镀厂,于1951年并入公私合营的温州五金一厂设立电镀车间。1954年先后建立温州锁厂、温州搪瓷厂、五金制品厂电镀车间、温州剪刀厂电镀车间、温州开关厂电镀车间,主要镀种有:镀锌、镀铜、镀锡、镀镍、镀铬等,电镀槽液总容量约7万多升。随着温州制造业的缓慢发展,1965年温州市工业局牵头筹建温州专业电镀厂,以温州剪刀厂为主,将温州五金一厂,温州变压器厂电镀车间并入温州剪刀厂,在此基础上成立温州电镀厂。

文革期间市区又先后建立反修、向阳、前进、朝阳、广化、选山等小型电镀厂,主要电镀加工件:开关配件、首饰品、手电铜、锁环及五金系列,镀种有镀锌、镀铜、镀镍、镀锡、镀铬。同时,当时较先进的镀种如:铜合金、镀银等已开始在温州开发面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了由董方钰、任洪政、高岷、何壮正、阮令森等为技术骨干的温州电镀技术交流队,着手对温州电镀发展进行调研与规划,组织开展电镀工艺技术的交流活动,对推进我市电镀的发展起到先导作用,并为建立温州市电镀行业协会组织打下基础。

止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机械委对电镀行业实行了归口管理,温州市工办委托市电镀交流队对全市电镀行业进行调查摸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约有电镀企业300家,且大部分是设备简陋、工艺较为落后的小电镀。电镀槽液总容量250万升左右,加工产值4亿元左右。分布在鹿城、龙湾、瓯海共有61家电镀企业(不含各县电镀厂)其中:二轻系统23家,轻工系统9家,机械系统5家,市直属厂3家,校办厂3家,乡镇、街道企业18家。

2.较快发展到盲目发展阶段(1980年—2000年)。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轻工制造业较快发展,灯具、眼镜、打火机、锁具、水暖器材、轻工配件、日用五金等产量与日俱增,轻工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带动了电镀的发展,出现供求日益旺盛的局面。加上当时电镀原辅材料价格低,设备工艺简易、加工的镀件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投入少而利润高,刺激了电镀快速发展。加上政府部门未严加控制,此时小电镀尤其是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的电镀企业急剧增加,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盲目恶性发展的无序混乱状态,是非法小电镀滋生的泛滥成灾的严重时期。电镀污染源扩散严重,河流水质恶化,严重地污染周边环境,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为此,引起了政府部门重视,成立了环保行政管理机构,着手对该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并要求对每个电镀企业设立废水处理设施,污水要经处理后排放,同时采取严格审批制度,发放排污许可证等措施,初步遏制了小电镀厂的盲目发展。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原因和政策、措施上不到位,仍存在打击一批又滋生一批,形成打而不死、死而不僵、死灰复燃的被动状况。如此非法小电镀泛滥成灾和合法企业肆无忌惮的偷、漏排等违法行为,说明了当时的环保部门严重的不作为和内部个别人的腐败行为。止2000年底全市电镀企业达到1200多家,其中1-2万升占60%左右,电镀槽液总量已攀升约1300万升,全市电镀加工产值达30多亿元,比70年代末增加了8倍左右。

3.全面治理到整治入园阶段(2001年—至今)。电镀是“双刀剑”,既是制造业发展不可代替的基础性行业,又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人民群众对整治电镀污染的呼声日益高涨。2002年上半年协会率先提出全市电镀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非法电镀,且呈快速漫延之势,必须严厉打击取缔。从2001年开始,政府主管部门面临小电镀泛滥和偷、漏排的严峻形势,也相应采取了有力措施,开始面上调查、点上治理等工作。2001年全市电镀已超过1500家,电镀规模达到2000万升(其中非法小电镀约300万升),除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外,供大于求的比例失衡也已十分严重,在如此严竣形势下,促使有关主管部门痛下决心,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全面治理。于2006年开始,在市府统一领导下,一场以“打非、严管、整治、入园”为中心的电镀整治攻坚战全面开展。这次整治动真格、声势大、任务重、时间紧,在打非整治的高压态势下,打击取缔非法小电镀812家;严厉查处一批合法电镀企业偷、漏排等违法行为;关停一批整治不力、屡犯不改或在敏感地带生产的企业;整合一批1万升以下的小电镀,促进电镀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有力地整顿了电镀生产经营秩序。通过整治摘掉了温州电镀业“环境污染重点严管区”的帽子,从“低、小、散”逐步转向集中成片生产和集聚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省政府破例特批2000亩土地用于电镀基地建设,为电镀集中生产创造了硬件基础和软件建设的基本条件。随着有关县、市、区电镀基地的开建和整治入园工作深入,标志着我市电镀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按照市政府部署,今年争取建成龙湾、瓯海电镀基地,开工建设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电镀基地,做好乐清、永嘉等地电镀基地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展望到“十一五”末,温州电镀行业将是焕然一新的新局面。

三、协会的建立促进了电镀的发展

1987年9月15日,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发文批复:成立温州市电镀技术协会筹委会,并经温州市科协、市民政局批准,于1988年4月召开温州市电镀技术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标志着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在业务上归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领导,科研学术领域由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协会已先后召开四届会员大会,现有企业会员160家,还有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瑞安、平阳、永嘉县等七家电镀协会(表面工程协会)作为本协会的直属团体会员,行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电镀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有效地加强了对本行业的引导管理,充分发挥协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1988年4月召开温州市电镀技术协会一届一次会员大会上(后更名为温州市电镀协会),选举产生林长康、张学俊、李日照、董方钰、何壮正、杨理荣、汤士毅、陈天玉、陈云炉、阮令森、杨锡云、王妙玲等12位为协会理事,选举林长康为理事长、张学俊、李日照、陈天玉为副理事长,董方钰为秘书长。

1996年3月召开协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22名(后增补2名),常务理事12名,张乐山为理事长,李日照、周育慧、董方钰为副理事长,董方钰兼秘书长,何壮正、阮令森、郑浩为副秘书长,余不凡、陈天玉为协会顾问。

2000年5月召开协会三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48名,常务理事26名。张乐山为理事长,董方钰、周育慧、黄成锵、何壮正、阮令森、董兰云、潘相圣为副理事长,董方钰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克拉、韩汉杰、李庆仁、黄国仁等为副秘书长,经市直机关党工委批准,董兰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2004年4月,协会在温州新南亚大酒店召开四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协会理事53名(后先后增补10名),常务理事28名。董方钰为会长,夏克拉、何壮正、阮令森、周人驹、叶正平、陈寿清、孙国芳、郭剑为副会长(后增补黄寿银、吴兴标为副会长,同时,黄寿银辞去副秘书长职务),陈林财为秘书长,韩汉杰、黄寿银为副秘书长(后增补高显荣为副秘书长)。同时,经市直属机关党委批准:董兰云辞去临时党支部书记,韩汉杰为临时党支部书记。

协会自1988年4月成立至2008年4月历经20周年,在上级有关领导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协会充分发挥了协会和政府、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了对行业的积极引导,有力促进我市电镀的快速发展和协会自身建设,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今年四月是协会成立20周年,20年以来协会在继承、徘徊、探索中求生存,在改革创新中促发展,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历程,电镀产业和电镀协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五方面:

一是电镀产业做大了。与20年前的1988年相比,止2007年全市电镀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80亿元左右,企业总资产规模与1988年相比增加10倍(不含无形资产),电镀槽液总容量增加4倍,镀种28种增加1倍,电镀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增长8倍左右。通过整治和整合电镀资源,不到3万升的小型电镀企业从占70%,下降到30%左右。同时,电镀装备工艺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员工技能、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素质都无法与20年前相比拟,电镀整治入园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重大成效。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继后京电镀基地建成投产后,今年要建成龙湾、瓯海电镀园区,开工建设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电镀园区,做好乐清、永嘉等地电镀园区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并建成温州市电镀污泥集中处理厂。

二是规模企业多了。通过整治入园,取缔非法小电镀800多家,整合一批1万升以下的小电镀,净化了电镀市场无序发展的混乱状况。据对50家年产值在1000元以上较规模企业的初步统计:资产总额达10亿元,占全市电镀企业资产规模的八分之一,年产值8亿元,占总产值的16%左右。温州市美拉五金有限公司、鹿城烽火电镀厂、温州市辉煌电镀有限公司、鹿城兴业电镀厂、浙江三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苍南金龙徽章有限公司、温州双雄工艺五金有限公司、温州大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永嘉县长江洁具制造有限公司、瓯海梧田电镀厂等十强电镀企业,在推进上规模企业发展中起到龙头的重要作用。

三是行业得到公认了。随着我市轻工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电镀业发展,电镀业的规模、工艺技术水平、资产规模等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轻工制造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电镀产业伴随着轻工产业的崛起而发展。2007年实现产值50亿左右(不包括电镀原材料营业额),承揽全市约500亿左右产值的制造业产品镀件的表面处理,我市确定的十二大支柱产业,大部分产业都离不开电镀这基础性的重要行业,温州电镀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一些对电镀行业和电镀协会组织的不公正指责和诸多不同看法也已得到一定的改变。肯定的多了、否定的少了,希望的多了、指责的少了、支持的多了、麻烦的少了。

四是协会较为规范了。协会通过大胆进行市场取向改革,依靠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化运作。改变一切不适应协会发展的陈规陋习,

改变一切不适应协会规范化建设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大胆地把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嫁接”到协会建设工作中去。协会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服务企业各项工作得到一定的规范与提升。同时,协会通过开展“市级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被授予“市级示范单位”,较好地发挥了协会和政府、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协会现有企业会员160多家,还有鹿城、龙湾、瓯海、乐清、瑞安、平阳、永嘉县等七家电镀协会(表面工程协会)作为本协会的直属团体会员。企业会员与1988年相比增加了一倍,行业覆盖面从30%提高到90%以上。有效地加强了对本行业的引导管理,协会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在我市市场经济中引领电镀行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显现。

五是基本经验初步肯定了。通过20年的奋斗历程,电镀产业和协会行业组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摸索出五条基本经验:首先是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走整治入园、产业提升的发展方向,争取到2000亩土地用于电镀工业园区建设,为电镀的集中生产和产业的提升提供了硬件基础和软件建设的基本条件,没有这一条其他就无所谈起,这是最基本的主要经验;其次,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简陋的生产能力,促进电镀技术进步;第三,坚持“打非”的高压态势,严格限制电镀总量的扩张,整合小型电镀和电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保持供求的基本平衡;第四,维护电镀生产的正确秩序、坚决反对削价竞销、低于成本价接单的无序竞争;第五,加强协会的改革创新,促进协会自身建设和行业的自律行为,充分发挥好协会和政府、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回顾温州电镀的发展史,造就和涌现一批创立开拓的功勋人物、电镀精英先进者和后起之秀。值此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之际应予大力表彰弘扬。

1.创立开拓的功勋代表人物:董方钰、何壮正、阮令森、张乐山、林长康、郭信稿、杨锡云、陈天玉、金鹤鸣、陈云炉等。他们是温州电镀创立初期的开拓推进的先行者,是从事电镀工作30年以上或在协会担任领导职务的创立者,是电镀行业技术骨干或领导骨干,为我市的电镀发展和协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行业的尊重。

2.电镀精英的典型人物:夏克拉、周人驹、黄寿银、金旭杨、余松芬、胡冬健、陈加法等。他们大部分是年富力强事业有成、经营管理经验丰富、创业意识强烈的中青年电镀企业家,是历尽艰苦奋斗、卧身尝胆、锐意进取,从原始积累开始,把握机遇、创业创新、做大做优做强的践行者,促进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所在企业是“温州电镀十强”、“电镀示范企业”或龙头企业。资产规模达到2000万元以上。其中一部分企业家所创造的财富已成为社会阶层中的“中产阶级”,他们依法经营,劳动致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值得全行业的骄傲。

3.后起之秀的先进人物:陈寿清、叶正平、郭剑、吴兴标、黄友美、李伟森、黄方豹、郑秀林、陈德通、陈松池、尤春平、陈忠义、金心心、陈绍兴、吴献忠、钱作平、戴新弟、徐少参、赵海东等。他们奋发向上、年轻有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敢于突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本人经受了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考验,所在企业取得令人敬佩的成功,企业颇具规模,发展潜力强劲,他们是电镀行业的新秀,很值得全行业学习。

四、在改革创新中求发展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协会始终在徘徊、探索中求生存,在改革创新中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2001年开始,随着温州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协会通过大胆实行先行先试和进行市场取向改革,依靠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了电镀协会这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协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成为协调均衡电镀市场主体利益,充分地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作为全市众多的行业协会之一的温州市电镀协会,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温州市先进民间组织,被政府部门授予市级示范单位、全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行业组织授予优秀地方协会。协会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在我市市场经济中引领电镀行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显现。

协会成立20年来尤其是2001年以来,在协会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林长康、张乐山、董方钰为会长的协会历届理事会共同努力下,在市经贸委、市科协等有关部门大力指导与支持下,协会工作出现“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局面。主要有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协会的中介作用。在整治入园,节能减排、交流信息的协调配合互动良好,效果明显。协会通过和政府间良好互动,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呼声,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协会致力于服务企业,对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完成较好,充分发挥协会和政府、企业的桥染与纽带作用。

二是参与编制布局规划。根据市政府《关于编制温州市电镀业布局及发展规划》的要求,协会会同市经贸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完成行业布局规划的调研与编制工作,这是我市在全国表面工程行业中率先制定的产业布局规划。二年来的实践证明《温州市电镀业布局及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布局规划和具体操作程序基本上符合我市电镀发展的实际情况。

三是搞好职称评审工作。在市人事局大力支持和委托授权,开展两次全市电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123位同志具有电镀中、初级职务任职资格,其中评上的68位工程师中,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技术骨干占85%,突破了全市电镀行业不到五名电镀工程师的中级职称历史。同时、市人事局率先委托协会开展职评这项重要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简政放权作出表率。

四是注重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重点放在全市电镀现状,布局规模、结构及存在问题,协会于2002年就向有关部门反映,电镀企业户数已超过1000多家,非法电镀严重泛滥,占全部电镀企业三分之一。电镀规模达2000万升(其中:非法电镀达300万升),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并导致供大于求,无序竞争加剧,电镀价格下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同时,还开展了对电镀污泥现状的专题调查,2007年全市电镀污泥达到15000吨左右需要妥善处置。

五是加强组织建设。企业会员从1988年的80多家发展到160多家增加1倍。接纳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等七家电镀作为团体会员,七家协会会长兼任本协会副会长,有效地处理好各协会的友好关系和协调工作。全市行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于2001年11月配备了协会专职工作人员,提高了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聘请两位律师担任协会常年法律顾问。同时,黄方钰当选为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电镀分会副理事长,夏克拉、周人驹、叶正平、陈寿清为常务理事,有利于促进全国性业界的交流。2001年5月,经市直属机关党委批准成立了协会临时党支部,董兰云、韩汉杰先后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同时,建立和完善内部有关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约束机制,规范协会各种活动。

六是促进行业自律。为配合政府开展电镀整治工作,有关县、市区的八家协会发出倡议,动员所有企业积极参与电镀污染整治工作,主动参与举报非法小电镀和有证照的合法企业偷、漏排等违法活动。积极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对于低于成本价接单、削价竞销的企业予以坚决制止和道义上谴责,有效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协会是我市各行业协会中率先发出关于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倡议,并要求有关企业组织落实。同时,市环保局还特邀夏克拉、黄寿银、韩汉杰3位担任市级环保监督员,即监督政府有关部门的不作为,也推进企业自觉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自律行动。

七是搞好信息工作。协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相关单位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温州电镀信息网》和《温州电镀》双月刊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沟通传播工作,《温州电镀》双月刊创刊六年多来,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服务,为协会增加了收入、节省了开支。协会共举办4场次温州(国际)表面处理展。同时,各方面开展交流活动比较活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和利用展会平台开展省内外的信息沟通,技术合作交流,促进推广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八是提升综合实力。协会建立以来,尤其是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协会按照温州市经贸委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市级示范单位”活动,促进协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中介组织协调服务的能力。同时,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增收节支,协会初步改变了依靠理事赞助维持活动的局面。根据2007年度决算,协会自有资金和2001年相比,净增10多倍。由于协会实力有所提升、知名度不断增加,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与支持。市经贸委等部门也给予一定的资金上支持,市科技局对电镀企业的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项目列入重点优先支持。同时,努力推进把行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市场做活、提升产业实力。

回眸既往工作初见成效,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举办协会四届五次会员大会暨协会成立2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为契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经贸委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电镀均衡协调发展、推进电镀产业的整体提升,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流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上的服务。同时,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6]57号)精神和温州市工商领域行业协会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协会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协会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协会和政府、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做好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做好行业自律、行业维权、信息交流、规划调研、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公益活动等工作,为全面推进产业提升和协会建设而努力奋斗。

最新行业新闻2008年03月27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