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统计,北京每100元地区生产总值中,有72元来自第三产业;每100名从业者中,有71人从事第三产业。北京是全国率先跨越这两个70%的城市,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柱 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不仅仅成为北京第三产业主导,更有潜力把握北京的经济命脉,国际市场已经把“淘金”的目光盯紧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 走进北京798艺术区,这个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工厂,现在已经成为北京最有魅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300多家创意设计工作室,数以千计的艺术家、设计师和他们层出不穷的“智力产品”,798由“制造”到“创意”的华丽转身,让全世界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 50年前援建798厂的德国专家多布那斯说:“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意出现在我的面前。” “完全无法想象,人们能把艺术和工程技术用这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当时的德国援建专家贝卡尔发出同样的惊叹。 正是这种文化创意产业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勇利介绍,到今年年底,798的经济规模是2004年的10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2004年增长了9倍。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GDP的10%还要多。去年1至11月,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517.4亿元,相当于全市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收入的1/10,从业人员达到45.9万人。 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器” 早在今年1月29日,北京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7年北京蓝皮书《2007年:中国首都经济发展报告》就指出,北京的新兴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取代传统服务业成为主导。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产业经济学博士梅松介绍,北京市的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占了将近70%。他说:“北京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全国工业发展的‘助推器’。” 北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指出。今年上半年,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字,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依次为0.9、26.6、72.5,而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55.9%。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的增长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辐射全国,只要有制造业的地方就需要生产性服务业。 目前,北京已经形成国内最大的“技术买卖”市场,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是北京技术的主要“买主”之一;2006年成交的4万多项技术合同中,有700多项“远嫁”海外。与此同时,金融、电信聚集的金融街地区,审计、咨询业密集的国贸地区、生物医药以及电子科学研究机构集中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裂变”每天都在悄然进行,“北京标签”的技术和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国。 淘汰两高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行业 “现在北京人用不着煤气了,北京焦化厂停产搬迁了,北京城又减少了一个大污染源。这是北京人的福气!”北京市民对北京焦化厂停产搬迁,心情激动。 喷烟冒雾47年的北京焦化厂停产搬迁,只是首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决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落后产业的一个例证。 据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介绍,北京市一直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能源资源消耗水平低的高端行业,如软件、金融、研发、咨询、信息服务、新媒体、动漫、移动通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坚决调整淘汰与首都功能不相符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如造纸、炼焦、纺织、化工、印染、水泥、电镀等行业。 在调整改造与首都功能定位不相符产业的过程中,北京市毫不手软。到2006年底,北京市已关停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黏土砖厂等粉尘污染严重的单位,先后对190多家严重污染扰民企业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北京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的“双赢”目标。 经济界普遍认为,科学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一条“微笑曲线”,就像一张“笑脸”,上翘的两个嘴角代表高效、高端、高辐射的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微笑曲线”的低端代表着高污染、高耗能的一般制造业,北京市在全国率先突破两个70%,意味着北京经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两个70%,给北京带来的不仅是更高的效益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蓝天白云。据测算,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促进万元GDP能耗下降1.4个百分点,北京也因此完成了节能减排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