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钢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崎琳指出,中国钢铁企业有70余家会员单位,“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整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两个标志,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能耗大幅度降低。有两个指标,综合能耗,“十一五”末是660公斤左右,比之前降低了16%—17%。每吨钢耗“新水”,现在是4吨左右,武钢在“十一五”耗“新水”每吨是27立方米,“十一五”末变成了4立方米。整个新水循环使用率达到97%。 不过,在减排项目中,不少企业依然要面对技术上的制约及设备成本问题。津西钢铁集团环保处处长方福亚日前接受采访表示:压力关键来自于技术问题。节能减排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一点企业从上到下都有深刻认识。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减排和增收又相互制约,为完成减排任务,我们现在每一吨烧结矿会增加电耗10元左右。 说到新增的氮氧化物指标,方福亚说:“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我们厂所有的烧结机都上了脱硫设备,但设备运行初期,由于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企业吃了大亏。虽然我们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但是由于效果不好迟迟不能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现在,终于解决了脱硫工艺的技术问题,但新增的氮氧化物指标又把我们难住了。企业现在采用的是湿法脱硫工艺,与干法相比成本较低,技术也相对成熟。如果想在生产中加上脱氮氧化物工艺,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重新上一套设备。不仅成本比干法大得多,运行费用同样会增加很多。” 此外,迁安燕山钢铁生产处处长李佩文表示:“用于减排项目的费用也是企业头疼的问题。不光上设备要钱,运行和维护这些设备也要很大的投入。如果国家能给企业脱硫或者脱氮氧化物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就好了,我们肯定能更加积极地为减排工作做贡献。”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已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向大型企业引进技术、借鉴成功经验来加强自身的节能减排管理。3月1日,邯钢两套烧结烟气脱硫项目正式开工,此次引进于鞍钢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产品形成于2009年。通过在鞍钢、沙钢和通钢等烧结机烟气处理工程上的应用和持续改进,该技术工艺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