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钢铁业面临着看似无法解决的两大难题:国内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及外部原材料不断高企,尤其是铁矿石价格。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乃至解决相关问题?这些都在日前举行的“2010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上被中国钢铁业界人士广为讨论。同时,与会相关人士还透露,对于争议颇大的铁矿石指数定价方式,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在观点上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供需矛盾依旧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在逐渐推进钢铁行业的重组,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甚至还从8月起刮起了“节能减排风”,但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看来,我国前八个月的钢铁生产总量仍然过高,“这给国内钢材市场带来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中钢协调查显示,截至5月末,企业的钢材库存为1045.27万吨,比年初增加305.63万吨;另一方面,对22个大中城市、5个主要钢材品种进行的统计显示,4月末,钢材社会库存1082万吨,比年初增加277万吨。“这就是为什么国内钢价自今年4月以来,由升转降、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罗冰生认为。 高库存该如何解决?对此,罗冰生指出,“对钢铁行业来说,现在是二次去库存化的时刻。我们要通过控制生产总量,以实现市场新的供需基本平衡,保持国内市场合理的钢材价格。”但罗冰生强调,二次去库存化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因为会受到国内钢价和原燃料价格的波动、钢材产品出口下降等因素影响”。 此外,他预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发展,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今年第四季度我国钢材产品的出口量将比上半年有明显回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加剧国内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因为市场将面对出口转内销的压力。 盈利鲜明对比 供需矛盾之外,罗冰生还对我国钢企的盈利忧心忡忡。“在钢价低位运行及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企盈利空间被大幅缩减。”罗冰生说,我国钢企整体处于低效益状态。 “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在将钢企利润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利润相比时,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简称“南钢”)董事长兼CEO杨思明指出,现在钢铁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与矿商巨头的高额利润相比,我国钢企还徘徊在亏损边缘”。 以淡水河谷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淡水河谷净利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6.6%.但中钢协旗下大中钢企今年1至7月的利润率仅为3.14%,甚至还低于全国6.1%的平均利润率。一来一去的巨大反差甚至让杨思明这样说,“我们以前期盼钢材价格不断上涨。但现在,我们却害怕涨价,因为钢价上涨会被迅速跟进的矿价上涨吞食。” 该如何改变钢企进入微利时代的事实?杨思明认为,“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优化用料结构;另一方面,钢企在把主业搞好的同时,加强相关行业如物流、下游钢材加工业等投资。” 矿商各怀心事 不出意外,在整个论坛期间,业界人士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还是铁矿石谈判的定价机制。今年,铁矿石谈判首次采用了季度定价的新模式,且在价格上采用的是普氏能源的指数定价方式。但这不断遭到了中钢协和相关钢企人士的质疑。 “目前的指数定价本身缺乏代表性。”罗冰生在论坛上老调重弹。据介绍,目前的指数定价方式采集的主要以到岸价作为基数,采集标本仅占出口量的20%左右,而且是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采集。“至少有一点,到岸价中包含海运费,但海运费有很大的波动。”罗冰生说,“这对钢企来说,并不公平。” 刚拜访完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透露,三大巨头对指数定价和未来定价模式的看法并不一致,“必和必拓把重点放在如何让铁矿石实现金融化上,而淡水河谷想把焦点放在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上,力拓则采取了保守态度,视各方情况而定。” 然而,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顾问焦玉书就中肯地指出,“不管何种定价模式,关键在于要掌握话语权。”他说。 中国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总裁余华彬直言不讳,国内钢企散而多,很难完全达成一致。而且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只有几家,他们可以抱团获取相当大的谈判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