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青海着力发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0-08-09  浏览次数:701

中国电镀网: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盐湖博物馆里,一棵用盐做成的大树“枝繁叶茂”。树的主干是盐湖,发散出的一丛丛“树枝”上,结出累累硕果,果实上分别标着:食盐、涂料、电脑材料、雨衣、耐火材料、杀虫剂……多达30余种。

 

“这是青海盐湖自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之后,资源深加工收获的丰硕果实。”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今年3月,作为我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点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这距离2005年25万多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被整体划为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将近5年。5年来,着力于循环经济探索的柴达木盆地,已经逐渐步入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转变、分散式开发向集群化方向转变的循环经济之路。

 

资源亟待深度开发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建国说,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又是一个经济小省。

 

据了解,青海已发现各类矿产共有123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0种居全国前10位,11种居全国首位,包括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

 

然而青海“守着金山反受穷”,特别是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环绕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长期以来发展却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的资源开发初级阶段。

 

为了维护“三江源”国家生态屏障,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005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准柴达木地区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该循环经济区的总体规划。

 

布局六大特色产业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自从被批准为循环经济试验区之后,柴达木地区依据该原则,探索资源精深加工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格尔木、德令哈等一批产业集聚地。

 

根据今年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在柴达木地区,青海省将围绕盆地里的33个盐湖,布局六大特色产业,包括以盐湖为核心的钾资源深度开发、金属产业,配套盐湖开发的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等。

 

在2015年以前,柴达木地区将初步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循环产业体系。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资源开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循环经济产业效果开始显现。

 

据格尔木市相关人士介绍,为了突出循环经济的特色,在该市一些产业的发展中,着力构建资源深加工的产业链。

 

例如围绕盐湖的开发,深加工产品与梯级产品开发并重,在盐湖水中提取钾盐,生产硫酸钾、硝酸钾等主导化工产品的同时,对资源进一步利用,生产锂盐、金属锂、硼酸等产品。即使连盐湖的“老卤”,也被用来生产无水氯化镁、氢氧化镁等产品,做到资源利用的精细化,循环利用。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青海省注重利用科技攻关改造生产技术。2005年以来,柴达木地区投入9500余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6项,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工,盐湖提钾、锂、镁等,以及废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136项科技成果。

 

其中,青海锂业吸附法提锂技术、柴达木铅锌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据统计,目前柴达木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39%,上升到2009年的45%。

 

通过生产工艺的改造,不仅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而且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5年来,柴达木地区共投入3.2亿元的生态建设资金,并加大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污水处理等力度,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2009年,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多元,财政收入70余亿元。包含大片荒漠戈壁、盐碱湖泊的柴达木盆地,真正成了青藏高原上的聚宝盆。

最新行业新闻2010年08月09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