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铁矿石进口以“垄断”对垄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0-04-07  浏览次数:795

中国电镀网:在铁矿石谈判中备受煎熬的中国钢厂终于做出了反击,中国钢协宣布,将取消2009年铁矿石进口量不到100万吨的代理商的资质,以保证铁矿石谈判能够形成合力,争取在与三大巨头的谈判中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事实上,“100万吨”的红线,只能让目前的进口商减少10家左右,而且这10家与大型进口商相比,只是微不足道的蝼蚁而已。

 

按照工信部的想法,铁矿石进口商数量仍需继续压缩,但在笔者看来,这远非解决之道,面对国际三巨头垄断国际铁矿石海运市场的局面,中国的应对之道应该是放开市场和以金融创新应对价格波动,而非以“垄断”对“垄断”。

 

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流量仍在不断增长,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国铁矿石的实际进口量也已经远远超过需求,大量铁矿石被贸易商囤积。在中国钢协看来,这种“扰乱市场”和“投机囤积”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在铁矿石谈判的被动。但事实上,囤积铁矿石的不仅是那些“投机倒把”的小进口商,几乎所有的大型钢厂也进口了过量的铁矿石。大型钢厂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铁矿石再涨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中牟利——当那些不具备进口资质的小钢厂原料紧缺时,手中有货的大钢厂们转手一卖,还能从中捞上一笔。尽管中国钢协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过严格的限制,提出所谓的转售时的手续费不能超过5%,但面对高涨的需求,没有人会傻到真正去执行所谓的“行业守则”。

 

在笔者看来,解决目前混乱的铁矿石进口局面,并不是要求相对较小的进口代理商们退出市场,而是要逐步取消所谓的“准入资格”。原因在于,这个所谓的“资质”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的市场混乱,由于有“资质”才能进口长协矿,而长协价往往与现货价有差距,有“资质”的代理商通过超量进口并转售赚钱,最终造成了市场信号失灵。而围绕这个“资质”产生的利益纠葛,相信也不会少。让所有的铁矿石需求方能够直接购买原料,取消其中层层代理的盘剥机制,才是理顺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根本之道。

 

同时,铁矿石巨头们已经提出按照现货定价等一系列新的定价体系,尽管中方不愿意,但面对不掌握话语权的中国钢厂来说,与其被动地接受新的定价体系,不如主动针对这一趋势进行调整。一旦现货定价成真,与“长协价”息息相关的“进口资质”,将更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在新的现货定价趋势下,中国方面应该考虑金融创新以适应新的定价模式。铁矿石市场仍然没有一个完善和标准化的金融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耗国的中国,应该主动考虑建立铁矿石的金融交易规则和交易平台。否则,一旦铁矿石现货交易成风,在金融方面更具有优势的新加坡等地,将很可能摘下这个新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果实。人民币远期不可交割市场(NDF)就是一例,面对市场需求,国际投行将很容易在海外找到融资和交易平台,而中国大陆这样的最相关地区并不一定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益处。

 

与此同时,铁矿石交易平台,也能够为国内钢铁企业提供各种金融对冲工具,以保证企业能够锁定和对冲铁矿石价格和汇率风险,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旦铁矿石现货交易成为主流,必须参与到更加复杂的期货和期权交易当中去,才能有效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最新行业新闻2010年04月07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