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应对危机:有色金属产业需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9-11-18  浏览次数:724

中国电镀网:日前,山东省东营传出好消息,“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产业化成功。这项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重点关键技术产业化的成功,无疑又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为了健康发展而寻求新科技基础的努力之一。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作为中国经济复苏“引擎”之一,有色行业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正在不断加速结构调整,驶入新航道。

 

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困境

 

据统计,今年1—9月份,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3%,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5.3%,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呈现较快回升态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

 

回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首当其冲,产品出口严重受挫,有色金属价格呈暴跌之势,库存急剧增加,行业利润也大幅下降。很多有色金属企业更是陷入限产、半停产甚至停产状态。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今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一系列措施帮助有色金属行业渡过难关,保证产业平稳发展。

 

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今年3月份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出现了企稳回升势头,5月份开始,规模以上企业总体实现了扭亏为盈,三季度企稳回升势头持续增强,基本上走出困境,生产经营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构调整再难也需突破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中国已经取得了保增长的决定性成果,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调结构上来。

 

然而,结构调整并不是那么容易。回想起为“吹氧造锍多金属捕集技术”寻找“婆家”的经历,研发者蒋继穆,这位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碰壁无数。很多厂家为了规避风险,宁愿花巨资购买国外技术,也不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据介绍,我国使用的11种炼铜技术几乎都来自国外,自主开发的只有寥寥几种。

 

专家指出,自主技术创新的薄弱,成为制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项技术却被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崔志祥相中,经过考察,从多金属的伴生矿中不仅可以提炼主体金属铜,还可以提取金、银、铂、钯等珍贵金属。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传统工艺和国外引进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且由于是自主知识产权,可省去高昂的许可证费。运用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符合我国倡导的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要求。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崔志祥告诉记者。

 

如今,该技术产业化成功,更加坚定了崔志祥的信心。“我们要将这个项目做成世界上炼铜和回收金银等有价元素的首选工艺,并把它做成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

 

每一个技术创新产业化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然而,“结构调整问题再难,也要寻求突破。”山东金升有色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雨认为,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只有转型升级,才有未来。

 

有色行业仍需苦练“内功”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行业更需克服困难进行结构调整。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介绍,新世纪以来,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布局更趋市场化,一些耗能高的企业向资源、能源比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集聚,一些深加工企业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集中。循环经济和有色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和再生金属产业对资源回收利用和节能减排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国内一些有色金属厂家只顾盲目扩大初级产品产能,不注重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出口产品品种单一,也使得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我国大多数有色金属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高,很多低于销售收入的1%,不利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有色金属产品的开发。

 

温家宝总理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因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延伸有色金属加工的产业链,实现精深加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工业,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练好“内功”,是当今形势下有色金属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新行业新闻2009年11月18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