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镀网:潮起云飞满目新,东湖踏浪长歌行!
“金平湖”美誉蜚声国内外,“绿平湖”声名散播民心间。
这是一片满目苍翠、绿意盎然的绿色沃土。截至目前,平湖市城市绿地面积高达75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85平方米,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6151亩。
这是一个以群众满意为己任,以生态建设为使命的“生态模范城”。今年上半年,平湖市成为嘉兴地区第一个通过省级“创建生态模范城市”评审的县(市),全市6个镇全部被评为省级生态镇。
这是一个铁腕治污、全力减排的“环保样本”。2009年,平湖市建成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东片污水处理厂,在多个行业推行“倒逼法”,成功控制了电镀、印染、造纸等行业的排污总量。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平湖市环保局按照《2009年度平湖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的总体要求,结合“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总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水平为目标,以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重点,“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平湖市生态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市省级生态镇建设全覆盖,实现“满堂绿”,一个现代化绿色新城初步建成;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6151亩,一个“人在城中走,似在林中游”的生态新城拔地而起。这些卓有成效的环保努力,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誉。来自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08年公众对平湖市生态环境的满意率为78.04%,居全省中上水平。
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让老百姓得实惠
核心理念:生态文明所涵养的环境吸引力,可以转化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金秋时节,驱车行进在平湖农村地区,乡村田野一片葱郁,处处奔涌着发展激情,村村闪现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在平湖市新仓镇秦沙村,小桥流水,草木绿地,人在画中的新农村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在村民雷根发的农家别墅前,柑橘挂满枝头。“这就是村里种植的景观树。”雷根发开心地告诉记者,房前屋后的绿化维护全部由村里负责,自己不用出一分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每天都会上门收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排污管网,统一收集处理。
正是如此精心细密、严谨科学、体恤民情的生态建设理念,平湖市塑造出一个个田园牧歌、春暖花开式的生态新农村。如今,美好生态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以新仓镇秦沙村为例,200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53元。
“生态建设打造一流生产力。”平湖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文明所涵养的环境吸引力,可以转化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以生态村创建为起点,以生态镇建设为传承,以生态模范城为目标,平湖市通过村、镇、市三级生态创建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城市生产力。
今年上半年,平湖市完成了《平湖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规划》的编制,并于2009年5月13日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评审会,成为嘉兴地区第一个通过“创模”评审的县(市)。
“创一块牌子不是目的,关键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在平湖市环保局负责人看来,创建生态模范城市是一次自我鞭策、全面提升的过程,更是一次让老百姓享受生态之美,全面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契机。
今年,平湖市环保局进一步完善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机制,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已建成19座垃圾中转站,投资550万元建成农村小型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1套;投资820万元建成散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248套,覆盖农户17396户;完成9所镇级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处理的建设工作,全市镇以上医疗机构废水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
志当存高远,谦躬求进取。生态建设没有终点,在省级生态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平湖市又把生态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今年4月15日,新仓镇完成了创建全国优美乡镇的资料申报工作。各镇、街道积极推动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基本完成了创建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建设风格化、园林化、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实现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功能齐全、生活方便舒适作为生态镇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扎实推进“三年绿色行动计划”,加快园林生态城市建设。
在城区,平湖市以东湖4A景区为中心,推进城市绿化,开展公园绿地建设、亲水景观廊道建设、道路和河道防护林带建设,构建城市“绿肺”。截至目前,平湖市城市绿地面积高达75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85平方米,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6151亩。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目前,平湖市已累计建成市级生态村43个,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省级绿色家庭14户、省级绿色企业2家、省级绿色社区7个。
治污激发创造力——让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核心理念:以治污为杠杆,以减排为“催化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让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金融危机肆虐、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的紧要关头,平湖环保部门以治污为杠杆,以减排为“催化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让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连续3年,企业的用水量和排污量逐年减少,产值却增加了几千万元。”近日,平湖市联顺五金电镀有限公司经理李连根算了一笔“环保账”。在“倒逼法”的激励下,这家企业投资30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手工制作变成了流水线自动生产,光人力成本开支就节约了10%,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远销日本、台湾等地。
在平湖,尝到“倒逼”甜头的企业还有许多。以前,景兴纸业生产一吨纸排放废水十多吨。“倒逼法”实施以后,景兴纸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工艺流程,吨纸废水排放量降到了6吨。同时,通过中水回用、污泥造纸、沼气发电等形式,景兴纸业的污水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显著减少,全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如今,被“倒逼”的企业数量从之前的17家增加到了61家,“倒逼”范围已涵盖占该市水污染负荷80%的重点排污企业。
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显而易见。今年上半年,平湖市电镀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3.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7.9%;印染水洗行业用水量为247.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7.3%;造纸行业用水量为354.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0.0%。
在“倒逼”之中转型升级,在治污之中找到效益“钱眼”,在减排之时获取数额不菲的收益,平湖环保以“倒逼”为抓手,让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这也是平湖“倒逼法”深受企业好评的原因。
推行“倒逼法”只是硬币的一面。在另一方面,平湖市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今年,平湖市开展了省级挂牌督办的辖区内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染整治,开发区242家企业,环评执行率91.7%,已完成“一厂一档”46家,飞行监测达标率为94%。
为了加快减排步伐,促进企业升级发展,平湖市环保局还积极推行排污权许可证制度,目前,电镀、造纸行业的排污权许可证已全部发放;完善“三量”台账,已有47家重点企业建立了减排台账,并按时报送月报表、季报表和环境统计季报;建立排污权交易中心,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低碳经济”提升竞争力——让“生态平湖”声名远扬
核心理念:“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革命。平湖市以持之以恒治污的气魄,始终如一减排的决心,走在“低碳经济”发展前列。
长河欢歌,来自每一滴水珠的鲜亮,每一朵浪花的尽情绽放。每一寸绿地,每一方蓝天,都凝聚着平湖持之以恒治污的气魄,始终如一减排的决心,都浸润着平湖环保率先起步,走在“低碳经济”前列的信心。
近日,投资达0.92亿元的平湖市东片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目前日均处理污水1.5万吨,为平湖市东片广陈、新仓、全塘、黄姑等四镇和独山港区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站在两层楼高、直径近百米的巨大“水泥池”上,记者看到浑浊不清的黄水正在循流而动,经过数道工艺处理后,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以后,还将上马污水处理回用项目。”负责这个污水处理厂运营的平湖市独山港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条件允许,就可以将污水循环利用。
在东片污水处理工程的西侧,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烟囱,这就是投资2.27亿元建成的平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这是一座颇具特色的生物发电厂,“它一天可以‘吃掉’600吨生活垃圾,160吨油菜秸秆。”平湖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这就是“低碳经济”,通过垃圾发电、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革命。
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先机,除了投入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平湖市还积极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新仓镇和新埭镇等4个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规划环评文本全部完成。全市23家重点能耗、水耗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全市非电煤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非电煤耗同比下降了39.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渐在平湖形成。
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环境竞争力,关键在水。为此,平湖市颁布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意见》,饮用水安全保证有序推进。同时,加大污水整治力度,初步构建了生活污水三级处理网络,即以跨乡镇污水处理系统为基础,农村居民聚集点污水站为重点,分散农户就地处理为补充的三级生活污水处理网络。
2009年1至9月,平湖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为255天,优良比例为95.1%。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总磷、溶解氧略有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