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南粤门户与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无论在地理、经济还是人文方面,粤北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形成了密不可分、共生互补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珠三角的红红火火,粤北地区曾一度陷入了迷茫。而今,在珠三角发展纲要吹起的嘹亮号角中,沉寂多年的粤北正奋力崛起。
观念对接是最重要的
进入新世纪,珠三角显现出成熟与饱和的征兆,一些产业开始在珠三角之外寻找落脚点。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双转移”战略,粤北清远、河源等市作为距珠三角经济中心最近的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直接受益者。
去年12月,一项对广东发展更具深远意义的政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战略出台。这是将珠三角地区与包括粤北在内的环珠三角地区进行统筹考量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以珠三角的进一步提升“带动环珠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认为,珠三角是广东发展的龙头。珠三角越富裕,其转移支付的能力就越强,后发地区也能得到更多实惠。更重要的是,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必然加快。
在对粤北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对接和服务,韶关市委书记徐建华提出要以观念、交通、产业、市场、人才的“五个对接”来融入珠三角。
要实现与珠三角的无缝对接,交通对接是基础。各市结合国家和省的交通规划,雄心勃勃地制订了打通对接珠三角交通大动脉的规划。此外,各市都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区面积,增加市区人口,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提出清远城市建设要与珠三角城市群联姻,走抱团发展的一体化之路,成为“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韶关计划在2012年将市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0万以上,建成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粤北中心城市。河源提出了“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不仅包括河源市区,还包括临近的县城和镇区,规划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
在所有的对接中,思想观念的对接是最无形的,然而又是最重要的。河源市的一位领导自豪地对记者说,他感到河源干部现在很有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干部的劲头,在河源的所有进步中,这才是让他感到最可贵的。
力争成为珠三角的配套产业基地
在产业转移中,有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一定工业基础的粤北得风气之先。
但是这种转移并非简单的平移,而是一种有选择的、错位互补式的重新组合。第一,粤北各地都极为珍视自己的环境,绿色崛起的观念深入人心,环保门槛很高,污染企业被拒之门外;第二,各地都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基本定位,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希望在为珠三角产业配套的过程中发展自己,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清远逐步调整了跃升初期“粗放型”引资的战略,提出“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强调形成自己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
河源近年提出打造“世界手机生产基地”的口号,该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已引进手机及配件生产企业35家,并被认定为“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8年手机产业实现产值40.51亿元。这里还将建起全国仅有的两家手机检测中心之一。更让园区主任李衍楠兴奋的是,中兴通讯一个投资上百亿元的新型生产基地已经签约落户。李衍楠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生产基地的带动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到时仅为生产基地配套的企业起码就有上百家。”
特灵通通讯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中型的手机生产商,公司的查厂长告诉记者,该公司2002年在深圳成立,前期主要是做研发。2006年他们拿到了自主品牌决定从事手机制造时,却选择了在河源设厂。“因为当时深圳、东莞等地的手机生产都已处于饱和状态,土地、人力方面成本都比较高,刚好当时河源提出要搞手机产业基地,我们考察后也觉得挺满意。”查厂长说。
李衍楠说,其实河源提出成为手机生产基地,深圳等原来的手机生产大市并不排斥,相反还很支持,因为深圳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在于研发和物流,而河源可以成为深圳的生产基地,互相配合,形成新的前店后厂模式。
韶关和梅州则同时瞄准了广州庞大的汽车产业,决心在其中分一杯羹。梅州不仅促成广汽集团1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打包落户本市转移园区,还促成广汽集团以现金收购梅州民营企业强华公司40%的股权,建设自主品牌商用车、乘用车发电机、起动机生产线。
强华公司已有20多年历史,是梅州本地的一家生产高品质车用发电机、起动机的企业,被重庆康明斯、潍柴动力等车企指定为配套企业,但在本省的市场上反而没有影响。这次与广汽的联合,可谓打通了珠三角整车生产企业与环珠地区汽配企业的血脉。这种两地优质企业联姻的产业转移方式被称为“强华模式”。
韶关也不示弱,提出“把韶关经济车厢挂在广州的列车上”,该市希望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把对接广州汽车产业的相关产业做起来。目前宏大齿轮已为广汽日野试制了一种变速器总成,正星公司的汽车钢圈也正接受广汽日野的检测。
利用珠三角的人才优势,“借脑”为己所用,是粤北依托珠三角的又一表现。各市制订的各项发展规划和战略,几乎都可以见到珠三角著名研究机构、大学的身影。
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在园区内专门建设了科技孵化大楼,吸引科技人员和项目进驻,在引进的中兴通讯项目中,专门划出200亩地建学校培养人才。该园区还积极建设生活设施配套,提出“工业新城”的概念,住宅、学校、商业娱乐等服务性设施齐全,目的就是要留住随企业转移而来的人才。
韶关乐昌市在本市的工业园区中免费划出200亩地给华南师范大学做产学研基地,以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南雄县在与中山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广州化工研究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园,而该园的科技人员也主要来自上述两家机构。梅州聘请了多名战略发展顾问,为自己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在珠三角设立了人才培养基地。
为珠三角服务好了我们也就发展了
粤北各市普遍意识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珠三角提供服务融入珠三角、发展自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对此感受最深的是旅游业,粤北各市几乎都把珠三角做为最重要的客源地。清远依靠离珠三角距离近和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短途游、休闲游和民族风情游发展迅猛;韶关深入挖掘南华寺、马坝人遗址、丹霞山等自然文化遗产;河源依托万绿湖搞生态环保游。
梅州则大打客家风情牌,“世界客都”的名号吸引了众多游人。梅州与省和广州市旅游局签约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还请来广州的陈小奇传媒公司排演《客家意象》大型歌舞节目。走在梅州街头,随时可以感到浓郁的客家风情:客家公园、客家艺术中心、客家博物馆……这固然与梅州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关,但也少不了决策者彰显客家文化的精心打磨。
在韶关乳源县一处山坳中,一座据说按“超五星级”标准设计的温泉度假村正在紧张施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酒店集团的总部在珠三角的江门市,但在考虑建度假村时,还是觉得乳源最合适,一是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著名的乳源大峡谷就在度假村附近;二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离珠三角主要城市只有3到4个小时的车程,而向北离湖南、江西也不远,便于将来到省外招揽客源。
粤北各地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也在借力珠三角,不仅积极引进在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比较成熟的碧桂园、雅居乐等优质地产项目,目标客户也暗中瞄上了珠三角,价格和环境优势是粤北吸引珠三角消费者的杀手锏。
在推动“双转移”中的另一极———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粤北各地也树立了服务意识。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告诉记者,该市的劳动力培训和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到最基层的村委会,一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接受培训的情况村委会都有记录。
梅州市特别重视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在梅州市技工学校的实训室里,记者看到一台台数控机床整齐地排列着。黄校长自豪地说,原来担心金融危机会让这届毕业生就业遇到困难,现在看来问题不大,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很多珠三角的企业是主动找到学校要人。
这所学校还承担了梅州市免费培训农民工的工作。20岁的胡茂华是五华县的农民,刚刚报名参加了这里的汽车修理培训班,他以前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工厂去年倒闭后就回到家里。他对这里的学习环境挺满意,觉得比外面那些花钱的培训班条件还要好。
梅州还有针对性地培训出租车司机输送到珠三角各市,既满足了当地的用工需要,又解决了本地的劳动力就业。
粤北山区具有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地都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争当珠三角的“菜篮子”。以乳源为例,目前有4家较大型的蔬菜公司在这里种菜,种植面积达两万亩。这些公司来自珠三角,产品也主要供应珠三角市场,不仅满足了珠三角的需求,同时也为瑶乡农民带来了财富。种菜收入成为乳源不少石灰岩山区农民的经济支柱,有的农民甚至通过种菜盖起了楼房。
高山茶油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食用油,近几年,粤北一些地方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在仁化县,富然农科有限公司租地6000亩种植红花油茶,计划建成集种植生产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油基地,对此当地政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而珠三角的消费者也开始接受这种更为健康的食用油品种。
环境是粤北地区的最大资产
粤北人真切地认识到,环境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是所谓后发优势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一切依托珠三角、实现错位发展的蓝图都是以环境优势为基础的。于是,“绿色崛起”、“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当好广东的生态屏障”等就成为他们保护家园、拒绝污染的宣言。
那么,粤北怎样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呢?首先是工业园区化,将企业限定在固定的园区内,污水、废气等集中处理。
其次是工业园区内也要坚持严格的环保标准,没通过环评的项目坚决不要。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的李主任告诉记者,该园区对电镀、印染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拒绝,曾经有一家产值相当可观的咖啡壶生产企业多次上门要求落户该园区,但管委会了解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污染,于是坚决予以拒绝。
作为去年全省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城市,河源现在对环境的宝贵一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他们正在推进一项可以把环境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的项目———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以万绿湖的优质水源向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输送直饮水。这个“卖水”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将成为河源市源源不断的财源。
粤北的另一大优势是它的区位优势。粤北南接珠三角,北接内陆省份,处在珠三角连接环珠三角以至泛珠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完全可以在沟通广东与内陆的贸易、交流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了一些迹象,比如南雄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就是依托珠三角成熟的科研队伍,生产主要销往江西、湖南等内陆市场的产品,乐昌则计划利用接壤湖南的地利,发展物流中心。与粤北相连的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等地因与广东接壤,被邻省视为接受广东辐射的“桥头堡”,近年发展颇为可观。粤北应与这些相邻的城市加强合作,省际贸易将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