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9-02-03  浏览次数:769

由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倒塌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为负增长3.8%,创下了27年来单季降幅最大的纪录;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在2008年亏损280亿英镑,创下英国企业史上最大亏损纪录;花旗银行与美林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别出现82.9亿美元和153.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花旗银行面临被肢解命运;美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大幅下跌,去年11月20个大城市标准普尔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跌18.2%,该房价指数已连续28个月下跌,较其2006年高峰时已经跌去25%,显示全球金融危机仍没有任何的缓解迹象。如果说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世界范围金融大海啸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第二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则是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经济危机,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它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它对世界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是华尔街金融机构违反了国际金融领域一贯奉行的审慎原则,在“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的驱使下,向没有信用证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却有大量其他负债的购房者提供大量贷款,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把这些贷款层层打包出售,进而形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金融链条:专业机构提供次级信用贷款,投资银行发行金融衍生产品,评级机构提供信用评级保障,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安全担保,投资银行、专业银行、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则蜂拥而入,以平均1:30的杠杆比例极大地放大了次贷产品的盈利水平与投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金融业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金融幻觉之中:全球经济会持续繁荣,美国经济会持续低利率,房地产价格会只升不降,次贷产品也会只有高收益而不会有高风险,而如果有风险,也会有别人扛着而不可能轮到自己。这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依托但却谁也不愿意也不能够承担风险的金融链条本身就极为脆弱,一旦金融幻觉破灭,整个链条就会立刻崩断,产品风险、产业风险、行业风险甚至系统风险就会不期而至,整体经济也就会面临难以抵御也难以把握的巨大风险。而这,恰恰就是此次次贷危机演化进程的一个完整图景。

 

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泛滥的金融创新模式。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信用的滥用。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金融衍生品泛滥无度,与经济本体发生了重大偏离。创新的红利被拿走了,创新的风险却留给了市场。过度金融化、过度证券化、过度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种下了一个个无法割舍的毒瘤,最后出来收拾残局的却只能是政府和纳税人。次贷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投行甚至华尔街的毁灭,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修复的重大灾难,这种灾难的最直接承受者不仅是美国,而且是整个世界。

 

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放松的市场监管模式。在自由市场、自由金融的“华盛顿共识”下,美国政府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大大放松了对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而金融机构本身就天然存在着规避监管的动力与手段,这两种因素与美联储连续27次降息导致利率大幅走低从而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泛滥且找不到资金出路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次贷产品等金融创新有了内在的动力与源泉,并形成了无法考量也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源。正是由于政府监管体制的缺位和漏洞,使得整个华尔街处于创新泛滥的状态,除了设计者本人,其他参与者实际上都已经无法准确把握产品的风险与市场的风险。这样,笼罩在金融幻觉下的金融创新的实质就成了让别人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买单的过程,信用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演变为信用陷阱。在危机发生后,整个世界都低估了它所隐含的巨大风险,以至于最终酿成了世纪性金融大海啸。

 

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过度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说中国经济中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储蓄的话,那么美国经济的更大隐患是过度消费。在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储蓄率一直在8%-10%左右,进入90年代后期,美国的储蓄率开始大幅下降,至2005年首次成为负数,2006年达到-1%,花明天的钱来过今天的日子不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过度的消费模式本身就导致金融体系的严重脆弱,再加上金融系统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叠加效应,就使得危机的负面影响迅速扩大并逐波蔓延,以至最终危及到了实体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

 

 

信用危机导致信心危机,信心危机导致发展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不但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且还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整个金融体制与机制,深刻影响和改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深刻影响和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与发展机制。虽然美国与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救市,但大患已经酿成,从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的转化已经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进程。

 

救市政策治标不治本使得金融风险只能缓解而不能化解,这将成为全球经济衰退的主要推力。美国次贷危机的主因是利率提高、经济放缓与需求不振导致的房价下跌,虽然与2006年高峰时相比房价已平均下跌22.5%,但美国房价下跌的趋势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若像惠誉国际评级机构所预测的那样,美国房价再下降10%,那么美国次贷产品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危机的深化就还有可能。在此预期下,全球投资者与消费者普遍持悲观态度,世界经济就很可能在危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直到出现严重通货紧缩乃至重大衰退。到目前为止,世界主要国家所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不少,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却没见任何好转。可以说,这轮危机的最坏时刻还远未到来,整个世界必须有应对更坏局面的预期和准备。

 

社会经济中枢神经的紊乱将导致经济有机体的重大混乱,使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发生重大阻隔。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商业银行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信用基础已经出现重大裂痕,银行惜贷与企业需贷形成重大反差,整个社会资本流转的链条、资金周转的链条和生产与需求相互衔接的链条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脱节,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形势也日趋严峻。在经济金融化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金融支持或金融支持不力的生产与经营很难有效与有序运行。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经济体都已经出现明显的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危机的漩涡之中。美国三大汽车厂商都面临破产边缘,被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仍然出现重大亏损。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全面衰退过程已经开始,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观点。虽然各国政府在向商业银行注资的过程中都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放贷,但在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自身难保的局面下,资金的效率、资本的效率与市场的效率都很难不大打折扣。因此,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体经济不仅要面对整个社会经济中枢神经紊乱的困扰,而且自身还会遭遇长时期的“脑缺血”与“心脏供血不足”的病症,在这样双重的病灶下,社会经济就很难正常和有效地运行。

 

负财富效应的显现将造成消费需求的更严重萎缩,这也会直接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股市暴跌直接成为毁灭财富的过程,而财富毁灭与未来预期变坏的双重压力会导致负财富效应的大规模扩散,会造成社会需求的进一步萎缩,不但美国与欧洲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其他的产业与行业也会更加不振。也就是说,在这样的重大危机面前,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将会面临更尴尬的境地与更困难的局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寒三日也非一日能够解冻。尽管世界各国救市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救市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把这些救市措施本身的负面作用也考虑进来,那么世界经济所面临的状况就会更加严峻。

 

——金融体系的重建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完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所摧毁的不仅是一两个产品和几个或几十个机构,而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重建与重构过程,是一个的的确确的推倒重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建的不仅是金融机构,而且还有金融理念和金融机制,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欲火重生过程;重树的也不仅是企业信用,而且还包括市场信用与国家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重置与重构过程。这是一个世纪性工程,要完成这样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重大工程,没有一定的时间和机制是不可能的。由于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次危机中几乎完全没有应对准备与应对措施,并且在整个危机中几乎无所作为,因而这些机构也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中面临巨大挑战,这也会加大世界新金融体制的重建难度。金融制度的重大难题与重大挑战无疑都会加剧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难度与复杂程度,使得世界经济前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都很难乐观。

 

——过度消费型国家、过度生产型国家、过度资源供应型国家的危机会逐次传递并逐波激化,使得整个世界都深陷其中而无一幸免。全球金融危机首先带来巨大冲击的是过度消费型国家并在这些国家中引起消费萎缩进而给生产与市场带来冲击,过度消费型国家发生的经济衰退又会反过来挤压过度生产型国家的海外市场并引起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而过度生产型国家如果出现衰退,那么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给过度生产型国家提供资源的过度资源供应型国家,并且将最终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很可能在消费—生产—资源供应因果链条发生断裂的过程中逐次传递并且逐波放大,直至让整个世界都深陷其中。资本动荡、需求萎缩、投资不振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重大挑战,国际市场萎缩与本国经济收缩也会形成负面乘数效应,使得危机不但会蔓延、深化和持续,而且还会导致走出危机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使得应对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应对危机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这个过程很可能会相当漫长,世界经济将很难逃过这场空前的世纪性灾难。

 

——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演变中还会出现新的危机源,危机本身也会出现新的表现形式。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全球金融危机还主要出现在次贷领域,但优质贷款的危机也已经若隐若现。如果危机深化的过程不能得到有效阻止,那么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与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源就可能会进一步扩散,整个金融体系就可能会面临更严重也更剧烈的动荡局面。在这样的重大危机面前,积极面对与谨慎应对可能是唯一选择,任何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都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测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性后果。

 

来源:光明日报

最新行业新闻2009年02月03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