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别具一格涂装:中国国产轻型装甲侦察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12-02  浏览次数:1296

海湾战争以来,空中侦察、太空侦察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名声大噪,在现代战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的地面侦察就不再重要了呢?当我们仔细研究欧美发达国家近来陆军建设的趋势时,就会发现地面侦察力量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相信大多数读者对本刊2006年4期《德国“小狐”战场侦察车》一文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文章详细介绍了德国和荷兰最近联合研制的“小狐”侦察车的发展情况。事实上除了“小狐”,近年来西方已经研制成功的侦察车还有瑞士“鹰”式侦察车、土耳其“眼镜蛇”式侦察车、斯洛伐克“阿利加图尔”侦察车、英国和美国正在联合研制“未来侦察与骑兵系统”(FSCS)以及美国防务技术公司正在独立开发“影子”侦察一监视一目标指示多用途装甲车(RST-V)等等。笔者根据近年来公开披露的资料,来探究我国轻型装甲侦察车的发展动向。

 

国产VN3轮式轻型装甲车

 

 

国产QL55O轮式轻型装甲车

 

轻骑万里

 

相比较重型侦察车,战斗全重不超过10吨的轻型侦察车愈加受到各国地面部队的欢迎,它们具有更高的战略机动性和战术任务执行中的隐蔽能力。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地面防务公司发展的主要是轻型侦察车。我国重型侦察车的研制发展正进行得如火如茶的同时,轻型侦察车发展却是鲜为人知,直到2002年国内才披露了一种4x4轮式轻型装甲侦察车。

 

该车造型别致、车首呈楔形,其前下装甲向内上方倾斜至前轮处,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5度左右,前上装甲明显倾斜,一直延伸至车体中央附近。车顶后部呈水平状态,其前部装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环状防护机枪塔,后部安装有载员舱对开式顶舱盖。在前上装甲中央位置有一个大尺寸矩形发动机散热窗,其后为一小型进气格栅,在前上装甲的后缘左右各有一个框架式玻璃窗,供驾驶员和车长观察地貌。从外观特征来看,该车采用了传统的箱式车辆布局,动力舱在前,发动机中置。车体中央为驾驶舱,按照中国地面武器设计传统,驾驶员在左、车长在右,驾驶舱左右各有一扇前开式侧门。车辆尾部为载员舱。

 

从整车造型来看,该车和美国卡迪拉克.盖奇公司(后并入达信海洋和地面系统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生产的“突击队员”4x4型侦察车极为相似。和前文提到的三种重型侦察车相比,该车轮廓低矮兼具良好的防弹性能,其新颖性颇受诸多军事爱好者的关注。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这款侦察车是我国兵工部门为适应新时期陆军建设需要,在“悍马”轻型越野车底盘上进行改进而来。该车生产了多辆样车并进行了广泛的列装试验,但是随后并没有这种侦察车装备部队的消息。不过,其发展动向显然说明人民解放军对轻型装甲侦察车的诉求,而后披露的一系列车型也正是在不经意间印证了这一点。由此不难判定,新时期军事变革中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大踏步地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

 

在2006年“第二届北京国际警察装备和反恐技术展览会”上,由中信机电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在UROVAMTAC高机动越野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成的VAM—T6(2PK)装甲输送车格外抢眼。之所以说格外抢眼,并不是说它得到多少订单,而在于别具一格的涂装。和其他警用/维和轻型多功能装甲车辆采用蓝白/深蓝涂装加挂警徽不同的是,该车的涂装为标准的绿色军用涂装并且加挂八一军徽,显得格外兀突。笔者就此事向该企业前来参展的技术人员咨询时,得到明确的答复:该车是军方项目!从该车外观来看,它采用箱式非承载车身。动力舱在前、驾驶舱居中、载员舱在后。车体前端竖直,中央为矩形横条格栅发动机散热器,两端为并联双盏矩形头灯。车体前端下部装甲明显向内倾斜。动力舱发动机罩微微向后倾斜,与车体前面上部防弹玻璃窗连接。发动机罩中央有一网状发动机主散热器格栅,具有和车体同级别的防弹功能。车顶水平中央位置开设有带顶舱盖的武器站,可以安装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载员舱开设有两扇对开矩形顶舱盖。车体两侧呈浅碟型,隔开设有2扇侧门,并有大尺寸防弹玻璃观察窗。载员舱乘员主要依靠后门进出。这种设计和瑞士“鹰”I式轻型装甲侦察车极为相似。据当时参展的该企业副总工程师介绍,该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立足军方需要,所以整体防护性能要远远高于同期参展的其他车辆。据说,该车的防护标准不低于北约II号防护标准,也就是说全车可以抵御7.62毫米钢芯穿甲弹的攻击,并且车底装甲可以抵御5公斤装药的反步兵地雷攻击。该车宽阔的载员舱给诸多军事爱好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如果在此空间加装数据处理设备和桅杆式液压可升降光电观瞄组件的话,就会成为一辆标准的轻型侦察车。有意思的是,2007年“第三届北京国际警察装备和反恐技术展览会”上,笔者没有看到该车的身影。

 

时隔月余,国内又披露国内兵工系统新近研制成功4×4驱动结构的QL550轻型轮式装甲车。从该车外形来看,该车采用了全承载式车身独立悬挂结构,动力舱在前、驾驶舱居中、工作舱/载员舱在后。车体前端接近竖直,前上装甲板向后方倾斜,动力舱为一块大尺寸装甲板所覆盖,其前部中央位置为一方形散热格栅。在动力舱两侧尾部各有一vN3轻型轮式装甲车整体空间冗余较大,如果有必要的话,其车顶后部完全可以加一个桅杆式光电观察设备。更何况我国在地面武器光电观察设备技术上和西方基本处于同一水准梯形动力系统腮式通风口,设计和法国VBL轻型侦察车如出一辙。该车驾驶舱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大尺寸平面观察窗,而是采用了两个塔式框架观察窗。这在现代战斗车辆设计中并不常见,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面武器驾驶舱的传统设计,虽然防护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但是其驾驶舱的观察效果有些欠妥。该车前下装甲明显向内倾斜,中央有一个矩形传动系统检查舱盖。两对大型车轮上方车体向内倾斜,车体每侧各有两扇向前开启的侧门,门上部有一防弹玻璃观察窗。在有关报道中,QL550大量采用了WZ551大型轮式装甲车的成熟零部件和动力传动总成,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了近些年我国地面武器的新成果,譬如油气式悬挂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模块化设计、电气数据通信网络控制系统等等。尽管在相关报道中QL550的细节还相对模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该车属于一款标准的7吨级轻型装甲车,其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且其宽敞的内部空间和充沛的动力冗余,足以支持其发展成为一款十分优秀的轻型侦察车。不过从公开的图片信息来看,该车诸多细节明显较为粗糙生硬,和法国VBL相比其工艺水准远远落后。如果这一点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恐怕不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

 

去年早些时候,《简氏防务周刊》刊登了中国研制VN3轻型侦察车的情况。和此前对中国研制的其他轻型装甲车辆的报道不同的是,文中直接指明VN3轻型装甲车的任务是对敌进行侦察。在这篇报道中,VN3被认为与法国VBL轻型侦察车较为相似,从随刊的配图来看笔者亦对此种说法极为认同。仔细观察该车外形结构,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该车采用了承载式车身,车辆的悬挂系统为双A字臂独立悬挂,弹性原件为油气弹簧。不过从该车悬挂系统力臂的形状来看,与东风“猛士”高机动军用车辆(国产“悍马”)极为相似,特别是该车动力舱的外观秉承了“悍马”越野车在动力舱盖上开设大尺寸散热格栅的设计,所不同的是该车的散热格栅明显偏左而不是中央位置。该车采用了两侧一后三门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四侧一后的五门结构。更有意思的是,据说该车的战斗全重为5.3吨,和东风“猛士”高机动车的战斗全重十分接近。根据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说,VN3轻型侦察车是兵工系统利用东风“猛士”高机动车成熟的零部件进行改装而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车绝非是在东风“猛士”高机动车底盘上进行简单的装甲化处理,而是在利用后者的零部件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VN3装甲侦察车和土耳其“眼镜蛇”装甲侦察车更为相似,当然前者有一个带有高性能微光夜视仪的封闭式12.7毫米机枪炮塔。在2007年“第三届北京国际警察装备和反恐技术展览会”上,笔者向前来参展的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咨询时,他们默许了笔者认为VN3和他们前来参展的车辆“一奶同胞”的说法。

 

除了以上几种公开披露的轻型装甲车之外,目前流传在网络上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的车辆还有多种,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在这里不方便对它们加以评述。但是从目前此类车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状况来看,适合我军装备的轻型侦察车可谓是呼之欲出。

                                              来源:《现代兵器》

最新行业新闻2008年12月02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