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倒闭原因不同 未来或可临时免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11-21  浏览次数:771

这段时间,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副局长官维平和他的同事们分外繁忙。面对接连不断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倒闭潮”传闻,这个一贯“低调”的部门列出了成立5年多来最紧迫忙碌的工作表。

 

“你们的珠三角中小企业自救实录系列报道非常好,选取了最务实的角度,很能给珠三角中小企业打气,我们非常感谢。”昨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官维平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对近期舆论焦点一一回应。

 

官维平并不讳言,这个由广东省经贸委牵头成立的部门正在迎接工作压力最大的一次挑战——目前已经开展对珠三角中小企业最详细的摸底调查,这些数据将在12月初统计完毕,为12月2日召开广东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做准备。

 

作为最了解广东90万余家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对近期的金融危机将如何回应?将有哪些新政策出台?金融危机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版图?官维平对近日的舆论焦点,一一解密。

 

原材料价格波动破坏最大

 

广州日报:对于广东企业“倒闭潮”的传闻,贵局出面澄清,全省1~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反驳了“倒闭潮”。您能否就此详细解释一下?

 

官维平:中小企业倒闭也好,关门也好,舆论关心的角度都是很好的,但是总喊倒闭而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发现,判断出现“倒闭潮”的依据就是“6万多”这个数字。(据工商部门统计,今年1~9月广东省共注吊销企业62361家。)

 

事实上,过去没有统计“倒闭企业数量”这个概念,工商部门统计的都是注吊销企业的数量。然而,注销和吊销都不是意味着企业今年倒闭——可能去年就倒闭了,今年才办手续,有“滞后效应”。其中,包括因严重违法行为而被吊销,但大部分是连续2年没年检的——它们其实可能2年前就不存在了。

 

注吊销和倒闭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有些媒体一拿到数据,就换了概念。这62000家企业里,有21000家属于注销,有41000家属于吊销;其中吊销的企业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到期年检。

 

广州日报:对于倒闭状况要有个准确的统计数字,是不是特别难?

 

官维平:其实有7148家企业倒闭,这个数据是不完全的统计。我们之前发文进行调查,今天再次发文。工商部门数据显示,全省共有99万多家合法存在的中小企业,但这个数据每天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拿广州市一个区来说,中小企业局只有十几号人,但却可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有的企业倒闭了,也不会告诉你。

 

现在,我们很想拿到这个数据。都说企业困难,到底是谁困难?纺织还是五金?广州的还是湛江的?大企业困难还是小企业困难?现在说倒闭,说困难,都是一个比较宏观的判断——金融危机来了,广东又大多是外向型企业,所以判断会有困难。

 

目前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自出口——今年前3季度在广东各类型出口企业中,无出口记录而去年同期有记录的共6823家,其中有3499家为民营企业,占同期广东退出出口企业总数的51.3%。在今年有出口记录的17812家企业中,则有31.9%呈下降趋势,数量达5676家。

 

广州日报:哪个行业倒闭得最多?原因是什么?

 

官维平:目前统计了全省21个市的企业倒闭情况。其中,报称纺织服装业倒闭的市最多,报称五金塑料企业倒闭的市有8个。还有电子产品、商贸流通、陶瓷、建材家具等。

 

倒闭的原因,21个市有19个都报称是原材料涨价。原材料年初涨价,企业买进了,但是产品还未卖出去,最近又跌了,加大对客户议价的难度。不论涨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对企业破坏力特别大。此外,报称的原因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

 

从企业角度看有几种:一种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被竞争对手“关闭”了;一种是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不高,被市场“关闭”了;还有一种是不符合产业升级要求,比如高耗能、不环保的企业,这是被政府的政策“关闭”了。

 

有些企业趁危机该关就关

 

广州日报:对因为不同原因倒闭的企业,政府政策会不会区别对待?

 

官维平:这次危机,对广东来说也是个机遇。我们需要观察危机造成的影响趋势,也许是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的机会。

 

高耗能、不环保的企业,比如我们一

 

直说的“五小”: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这些企业趁危机来临该关就关。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不高的企业,可以转移到成本低的地区;再吸引高端产业进来。

 

产业转移,需要一个过程,但方向没问题。有企业反映转出地缺乏配套设施,问题存在,但需要时间逐步完善和调整。现在,我们就要求新的工业园区里最好只有一个行业,最多不超过2个。比如在肇庆封开的开发区,就一概只引进电磁类企业,做大做强。

 

这次的金融风暴来得实在太猛烈了一点,可能会吹掉一些产业层次可以提高,但临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我们现在就想办法赶紧拉一把。

 

广州日报:各个行业几乎都预计明年2月份才是“严冬”,“倒闭潮”可能还没到。

 

官维平:从形势判断,这是有可能的。今年的秋季广交会上,交易量出现了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但如果明年春节后还能坚持开门的企业,基本上就能撑下去。我相信,经济形势从明年开始到后年,会逐渐好转。

 

广州日报:作为对广东中小企业现状最了解的机构负责人,您认为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到底是什么?

 

官维平:困难主要是两个:市场和资金。

 

对于市场,今年的广交会是风向标,上半年由于汇率变化不稳定,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不敢下订单;到了下半年,没想到金融危机来了,海外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这次国家投入4万亿元希望拉动内需,出手快,出手重,相信会逐渐带动市场需求。

 

至于资金难题,融资涉及到贷款机制的问题。银行体制一直以来没有突破,一般都不愿意贷给小企业,风险大,分行又没有审批权;到了总行,成千上万个贷款申请怎么批?另外今年国家银根收紧,大企业一直有拖欠小企业应付款项的现象,现在碰到危机,拖的时间就更长了。即使是平时手里有些资金的中小企业现在也不多,结果“扎堆”贷款,融资更困难。

 

危机时期或可临时免税

 

广州日报:马上就到年底了,形势颇为严峻。政府下一步会否采取“救市”措施?

 

官维平:现在暂定今年12月2日召开全省的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有关部门包括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还有各市党政一把手都要参加。会议将主要落实温家宝总理14日在东莞的讲话精神。

 

广州日报:预计会有什么新政策?

 

官维平:首先会力主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可能会出台一个意见,然后各个部门再具体讨论办法。我认为,先要落实现有政策,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比如国家下达了出口退税的政策,但各地执行力度不一样,有些企业至今不清楚自己是否在退税名单里。

 

其次,也会创新出台一些政策,或进一步拓宽现有政策的“口”。比如政府投1.8个亿扶持,可不可以再增加点?一些新政策比如交税,以前每个月都要交,即使亏损都要交,现在危机时期可否暂时免税,等企业渡过难关再补交?另外,企业融资和担保的政策,是不是可以加大力度?

 

广州日报:我们实地采访发现,有些小企业可能遇到困难,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或找不到方法解决。

 

官维平:我觉得中小企业可谓弱势群体,危机一来,最先应声而倒的往往是它们。有什么困难,也不像大企业一样有机会有渠道说出来,平时招投标资质不够,贷款又难。

 

但是,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天的许多大企业也都是小企业发展来的,很多技术创新都在小企业先试验。根据国家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全国的一半,创造了77%就业岗位,80%的下岗职工在中小企业工作,获得了65%的国内发明专利,75%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所以我说,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全省有288万个体户和近100万中小企业。一个个体户至少能解决3个人的就业,而且一个工作的人背后是整个家庭。你可以看到,中小企业有多重要。

 

我认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应该是扶持性和公益性的。比如美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也达到90%以上,联邦政府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做担保。

 

《广州日报》系列报道很务实

 

广州日报:这次的危机,也许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珠三角中小企业的版图。

 

官维平:是的。珠三角的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蓝图也需要改变。这次的危机如果从正面来看,说不定会是一个加速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危机帮助我们更快地腾出原来的鸟笼,然后引来更美丽的鸟。

 

广州日报:有观点说,长三角企业内销做得好,珠三角外销做得好。您怎么比较?

 

官维平:广东企业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地文化影响比较大,规模都比较小,赚了钱也不太想去做大。江浙的企业胆子比较大,而且喜欢“抱团”,发展确实很快。两者各有千秋。广东企业因为毗邻港澳,一直有做外销的传统,海外关系多,外销始终是强项,国家也重视出口;现在一些广东企业转做内销,是补过去的“短板”,作为全国第一出口大省,出口我们还是要继续保证的。

 

广州日报:有人很担心,最近媒体有“唱衰珠三角”的趋势。对此您怎么看?

 

官维平:金融危机一来,珠三角就在“暴风口”,在风眼位置。本来就是外向型经济,当然金融风暴先吹到你。媒体报道喜欢从个别事件出发,比如合俊倒闭事件,其实这个倒闭和金融危机没有什么关系,是厂家投资银矿失败导致的,还有个别企业家跳楼,是因为其扩张过快导致的。企业有没有倒闭?有,而且确实明显多了,但没到“倒闭潮”那个地步。

 

我觉得媒体的角度应该更务实一点,而尽量少跟风起哄。我留意了《广州日报》新闻蓝页最近这组走访珠三角中小企业自救经验的系列报道,介绍了一些企业应对危机的好方法,非常好。媒体应该冷静下来,都来想办法,为企业增加信心。

 

企业要有信心,相信经济会好起来,克服当下遇到的困难。

                                            来源:广州日报

最新行业新闻2008年11月21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