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东:“腾龙换鸟”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09-20  浏览次数:1003

今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之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双转移”、“腾笼换鸟”大戏正在南粤大地上演。

 

东莞在行动,惠州在行动,梅州在行动,阳江在行动……

 

在这场大戏中,作为“中国制造”、“中国工厂”典型代表的东莞市和作为素有“岭南名郡”之称的惠州市是两个典型地区。前者是“双转移”的转出之地,而后者是承接地之一,两地又相邻。

 

作为转出之地的东莞

 

东莞市毗邻广州,与广州约有1小时的车程,正是其区位优势使得东莞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创造出了“东莞神话”。

 

记者沿途经过东莞几个镇和开发区,只见现代化工厂、车间一个接一个,密密麻麻,望不到尽头。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空地,看不到农业,好像只有现代工业和与之配套的服务业。

 

但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形势下,东莞进行“双转移”、“腾笼换鸟”的压力超过任何其他地级市。

 

据记者了解,2008年以来,东莞市科学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并举,坚持以产业升级尤其是引导企业原地升级为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为辅,进一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双转移”。今年该市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已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开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稳妥”的原则,选取了镇、村、行业和企业等四类共61个单位和1个行业作为试点。其中镇(街)试点分成发展水平较高的综合试点镇、经济发展具有特色的特色产业升级试点镇和发展相对缓慢的加快发展试点镇三大类;村级试点结合实际,突出围绕实行“退二进三”、淘汰落后企业、开展旧村改造、集体经济转型等四方面进行;行业试点以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为重点;企业试点包括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控制减少用工等7类。

 

目前,各试点单位均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思路、工作重点、配套措施,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其中综合试点镇长安镇有力地促成了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外迁工作,有望在今年底实现整体搬迁;特色产业升级试点镇厚街镇调整优化了全镇总体规划,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后1到3年内拟实施“退二进三”的项目达123宗,总面积约2850亩,为第三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二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抓住被省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升级转型方面先行先试,东莞市财政安排10亿元设立转型升级专项基金积极引导企业升级转型;成立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升级转型服务中心,建立政策研讨和辅导、品牌培育和推动内销、生产力促进和提升、外商投资信息服务等平台;制定了《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及指引》,鼓励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三资企业;争取黄埔海关出台了扶持企业扩大内销的八项便利措施,并选取东莞市80家企业开展试点。

 

三是以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要载体推进"双转移"。首先,加快镇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突出加大投入,推进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招商引资,取得了初步成果。截至6月30日,东莞市参与共建的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13024亩,比上年末增加3999亩;已投入开发资金9.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亿元;已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的企业(项目)有112个,比上年末增加50个,协议投资额59.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2亿元;已入园在建及建成项目97个,比上年增加52个,投资额44.84亿元,增加11.52亿元,从东莞市转移到园区的企业项目有13个。其次,着手筹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市与惠州市及惠东、博罗、龙门三县政府先后开展多轮协商,推动合作共建市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第三,加大省内地区对口合作。东莞市与韶关市签订了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贸合作、推动劳动力转移合作、旅游合作等系列对口合作协议,双方签订了1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11.9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10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7亿元),内资项目9.76亿元。

 

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考核。研究把"双转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此外,在招商引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产业转移政策等方面也作出规定,并取得初步进展,从这些工作中我们看到,也许出于转移落后产业的压力和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动力的双重推动,作为"双转移"重中之重地区的东莞,已经走在全省"双转移"实践的前沿。

 

作为"双转移"

 

承接地之一的惠州市

 

9月10日半夜时分,记者经过约4个小时车程的长途奔波,横跨大半个珠三角地区,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江门市抵达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的惠州市。11日上午,人行惠州中心支行行长曾启通、惠州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立新和其他几位科长向我们介绍了惠州市实施"腾笼换鸟"战略的有关情况。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果说经济已经得到迅速发展的东莞的产业和企业转出得比较多,那么相对发展要落后一些的惠州则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的动作更大一些。

 

在广东省召开"双转移"会议后才68天,即在7月16日,惠州市召开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对全市"双转移"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此次会议还制定出《惠州市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

 

市长李汝求提出,惠州市"双转移"工作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要注重产业结构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注重产业转移与建设优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注重劳动力转移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紧密结合,注重政府推动与遵循市场规律紧密结合。

 

为了更加有效地吸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本市产业发展,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惠州市委提出,要找准产业转移的对接点,加强引进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地方税收贡献大、节能降耗达标、对环境没有污染的现代产业,大力承接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转移企业,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产业配套和产业对接。

 

在"双转移"中,广东省委领导强调,"如果由于片面追求'快'而影响到'好',忽视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的付出,将来要花更大代价进行补偿,这样的'快'宁可舍弃。"按照这一精神,惠州市委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有转必接"、"来者不拒",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图一时发展,避免重走过去珠三角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严禁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益的产业和项目向惠州转移,特别是要禁止电镀、水洗等重污染行业进入惠州。

 

可见,在"双转移"中,惠州市把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两手有机结合起来,并强调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努力争当全省"双转移"的示范市和排头兵。

 

惠州市提出了实施"双转移"的目标,即至2012年,全市建成3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1个省级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1个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每个园区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承接入园企业100家以上。新增转移本市农村劳动力15万人。

 

为实现"双转移"的目标,惠州市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措施,确保"双转移"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该市准备从2008年至2012年5年时间里安排11亿元,从扶持产业转移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等8个方面,对"双转移"工作进行扶持;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能力;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势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珠三角优势产业集聚的区域中心等。

 

梅州市、江门市、阳江市、肇庆市、云浮市等地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

 

梅州市,是广东东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梅州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该市市委、市政府也通过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推介力度、提供优惠条件、增强服务功能等多种方法方式承接珠三角对口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梅州辖区共有2个省认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建设日趋完善,具备产业招商和产业发展的功能。位于梅县畲江镇的深圳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已开发1039亩,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园区已初具规模。

 

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兴宁市,在2006年由东莞市石碣镇政府与兴宁市政府共同兴建,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2006年9月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该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总开发面积6000亩,已开发面积1200亩,园内已开发投入资金1.06亿元。目前,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协议项目仅2个,意向投资额10.9亿元,已投入资金1.976亿元。入园企业两个,分别是广东云山汽车有限公司和澳洲佰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均为外地转移企业,转出地分别是广州和深圳,都还未投产。

 

阳江市,位于珠三角的西部,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近3年来,阳江市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了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4个已获得省认定,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实现了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截至2008年4月末,四大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7082亩,完成规划总面积的15.3%;园内外共投入开发资金10.1亿元,其中省补助资金0.4亿元用于园外基础设施建设。签订协议项目52个,投资额59.2亿元,其中在建及建成项目31个,投资额23.5亿元,分别占协议项目数和协议投资额的59.6%和39.7%。31家入园企业中,从转出地来看,属于外地转移过来的企业22家,占比71%;从经济性质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54.8%;从所属行业来看,主要是纺织、食品、造纸、金属等制造业,占比77.4%;从就业情况来看,已建成的15家企业实现就业人数2818人,其中本地就业人数1832人,占比65%。

 

肇庆市,是广东省的一个内陆不发达地区。肇庆所辖的四会市,前两年就开始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至2008年5月底,四会市共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134个,总投资额155.4亿元,客商主要来源于佛山、南海、广州、东莞等地。转移的项目中,在建项目75家,已投产29家,已签合同但未动工的有30家。承接的转移企业主要分布于南江工业园、富溪工业园、新江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区、龙甫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下茆龙湾陶瓷城、迳口高新技术产业区等6大园区内。

 

云浮市,地处粤西山区,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早于1999年,云浮市为加速经济发展,率先提出"走珠三角经济延伸发展之路"的战略,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使云浮经济成为珠三角经济的梯度延伸,逐步形成了建材、电力、硫化工、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目前,佛山顺德(云浮新兴新成)园区和佛山禅城(云城都杨)园区被省政府首批授牌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辖区内佛山南海(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中山西区(郁南)产业转移工业园也计划申报省级转移工业园。2005年至2007年3年间,云浮市累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250个,项目总投资89.01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7.07亿元,预计全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3.13亿元,相当于云浮市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2%。

 

从记者了解的上述各地级市开展"双转移"的情况看出,既有深圳、东莞开始一批批地向外转移企业("麻雀出笼")的趋势,又有惠州、梅州、阳江、肇庆和云浮市等一批相对不发达地区纷纷承接转移("凤凰进笼")的趋势,再加上广州、东莞、深圳等发达地区自身范围内的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趋势,它们一起汇集成南粤大地上一股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最新经济大潮,其势汹涌澎湃,不可逆转,为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新行业新闻2008年09月20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