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的《淘金记》是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他演绎出疯狂黄金梦背后的荒诞。最近几年,国际黄金价屡创新高,《淘金记》也在贵州、云南的深山沟里上演。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财大气粗的境外矿业巨头。 云贵两省两个上百吨的世界级金矿,从最初矿权被外资廉价取得,到外资欲并购控股,这显示我国金矿的控制力正在旁落。面对宝贵的资源,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盲目引资 价值260亿金矿矿权拱手送人 黔西南州贞丰县,贵州省有名的两大金矿就位于其境内,其中就有亚洲最大的烂泥沟金矿。矿工告诉记者,这个矿床平均每吨矿石能产黄金6克左右,目前已探明的金矿储量为130吨,远景储量在150吨以上,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型金矿。 烂泥沟金矿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贞丰县副县长毛仕诚称,因选矿和冶炼难度大,当时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被引进。“我们主要是用矿权跟前期的勘探投入的费用来入股的,中方占15%,澳华公司占85%。”由于当时急于引进资金和技术,所以这个值260亿元以上(按时下金价)的矿权几乎是拱手相送。 无独有偶,云南的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金矿“播卡金矿”也是以很低的价钱落到了境外资本手中,他们的办法都是一个,先搞风险勘探,然后逐步掌握金矿资源的控制权。 2002年,负责开发的金星公司把探矿权转让给了来自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云南省209地质大队与西南资源公司组建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209地质大队以矿权入股,而西南公司投入310万美元,占有60%的股份,后来西南公司的股份增加到了90%。 经过3年勘探,金山公司在2005年6月对外发布评估报告称,播卡金矿的探明储量为150吨,品位达到2克/吨至5克/吨,可年产黄金7吨至12吨,可持续开采10年到15年。 守着金山 当地村民却要外出打工 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地方正好守着座金山,那外资来控股了之后,真的能帮他们从金山里挖出真金白银吗? 苦桃树村村民告诉记者,家里的耕地都被勘探队打过探井。每年金山公司给予1120元的补偿款,不过,也有村民称,补偿款只是一少部分村民有,但是公司打井却影响了大部分人,村里的水井都已经被打干了。 然而在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毛永江眼里,当地人需要金矿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特别是带动当地人就业和发展经济。毛永江说:“金山公司并没有把当地的劳动力使用上,到现在如此,只是背着个名气。” 毛永江称,村里一共有580户,人口2281人,耕地却仅1300多亩,人均只有0.6亩左右,大部分的劳动力都需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 税收优惠 国家税费4年损失上亿 2007年6月份,烂泥沟金矿生产出了第一桶金,到年底一共生产黄金1438.7公斤,销售收入当年实现2.4亿元。然而在毛仕诚看来,这对当地财政税收的意义并不大。 “他们要享受西部开发政策,还要免三减二。”毛仕诚所说的“免三减二”,是贵州省人民政府2003年发布的规定,外资企业在西部地区前三年可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第五年减半征收。“后来县里面反复说,再免三减二把矿开完什么都没有了。” 贞丰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黄秀忠说:“按年产金5吨算,4年也是20吨。按照贵州省的规定,每克黄金收取的资源补偿费是6元,国家税费就损掉1.2个亿。” 在贞丰县另一家金矿,贵州紫金矿业的水银洞金矿,2007年产黄金2.47吨,利税2.47亿元,给当地税收超4000万元,但是在烂泥沟金矿,2007年生产近1.5吨黄金,又减免税费,竟然是亏损的。 何以应对 金银等贵金属开采限制外资 金矿等矿产资源属于战略物资,当外资通过种种渠道将最初的合资模式变成了并购、控股模式之后,将会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这两个例子再一次提醒相关主管部门,面对宝贵的资源,到底该怎么办? 今年4月22日,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表示,位于中国吉林省的白山金矿已经获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而此前他们与陕西合作的煎茶岭镍/金矿,已经累计生产黄金超过13吨,另外,澳华黄金还在广西、山东、福建、黑龙江、吉林等省还有多个合资项目。 目前,像澳华黄金这样大举进入中国展开勘探的境外初级矿业公司已经达到70多家,这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重视,对外资开发矿产资源的政策也正在逐步紧缩。 2002年,《指导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还是鼓励类产业,而且在西部地区外商可以独资。 2004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将“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仅限于合资、合作,这一动向曾被专家分析为国家更加注意黄金工业的产业安全,是限制外资进入黄金工业的一个信号。 而2007年,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金、银等贵金属的勘查和开采,已经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