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技奖 闵恩泽 男,生于l924年。l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l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闵恩泽院士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领域研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0多年来,闵恩泽院士在国内外共申请发明专利205件。其中,已授权l40件(国外授权32件);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33篇.其中SC1收录78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8项及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带领着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吴征镒 男.生于l916年。研究员.l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70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国植物志》是我国高等植物特征与分布最完整的著作,是三代植物学家集体工作的结晶。吴征镒院士在其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征镒院士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 吴征镒院士在植物区系地理学方面,科学地划分了中国植物属和科的分布区类型并阐明了其历史来源,形成了独创性的区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了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修改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系统,为植物区系区划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征镒院士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国之初.他负责橡胶宜林地的考察,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解决了我国橡胶种植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使国家急需的战略物资紧缺得到缓解。推动了我国植物资源的寻找、开发利用以及引种驯化等工作。他提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施行.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l项(专用项目) 二等奖:51项(通用项目59项,专用项目11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01 |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 | 陈风祥、胡宝成、李强生、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 | 安徽省 | 02 | 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 | 李延军、杜春贵、刘志坤、林海、林勇、庄启程 | 国家林业局 | 03 | 中国对虾“黄海1号”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 王清印、李健、黄健孔杰、刘萍、宋晓玲 | 山东省 | 04 |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 | 陈化兰、步志高、葛金英、田国彬、 李雁冰、邓国华 | 黑龙江省 | 05 | 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 乔学光、贾振安、傅海威、王宏亮、赵大壮、刘颖刚 | 陕西省 | 06 | 新型无磷助洗剂Al—6层状硅酸钠的研制与应用 | 董晋湘、李晋平、徐红、杜志刚、张高勇 | 山西省 | 07 | 木质素磺酸盐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改性技术 | 邱学青、杨东杰、欧阳新平、楼宏铭、庞煜霞、陈焕钦 | 教育部 | 08 | 环锭紧密集聚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竺韵德、程隆棣、周小平、邬建明、俞建勇、俞雨金 | 宁波市 | 08 | 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 | 陈纯、金小团、杨诚、葛晨文、李卫明、P佳俊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10 | 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 | 应汉杰、欧阳平凯、赵谷林、吕浩、韦萍、万红贵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11 | 超细(可达纳米级)橡胶颗粒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 | 乔金梁、张师军、魏根栓、张晓红、刘轶群、张薇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12 | 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 于良民、徐焕志、李昌诚、张志明、姜晓辉、夏树伟 | 教育部 | 13 | 替代光气、氯化亚矾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开发}L推/-应用 | 苏为科、夏建胜、李永曙、李峰、粱现蕊、谢媛媛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14 | 对环境友好的超高效除草剂的创制和开发研究 | 李正名、王玲秀、王建国、赵卫光、寇俊杰、王素华 | 天津市 | 15 | 乙烯裂解炉管强化传热技术 | 郑志、王国清、朱耀宵、陈德烨、金宗贤、陈硕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16 | 材料防护新技术和化工相分离系统平衡研究及其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 | 魏刚、熊蓉春、任志远、张文利、魏云鹏、乔宁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17 | 大尺寸掺杂鸪酸铅闪烁晶体及其制备技术 | 严东生、殷之文、廖晶莹、沈炳孚、袁晖、邵培发 | 上海市 | 18 | 一种安全环保资源化的炼钢熔渣柱化新技术 | 肖永力、郁祖迭、崔健、陆志新、 陈华、胡传实 | 上海市 | 19 | 中高频声表面波关键材料及应用研究 | 潘峰、刘明、曾飞、刘积学、李冬梅、秦延辉 | 北京市 | 20 | 提高c-Mn钢综合性能的微观组织控制与制造技术 | 刘相华、王国栋、杜林秀、吴迪、许家彦、黎立璋 | 辽宁省 | 21 | 基于能源节约型低能耗激光增强电弧高效焊接集成技术 | 刘黎明、刘顺华、宋刚、王来、 张兆栋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22 | 纳米级精密定位及微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 | 孙立宁、荣伟彬、曲东升、杜志江、 陈立国、刘延杰 | 黑龙江省 | 23 | 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 | 徐丙垠、董新洲、李京、陈平、 薛永端、葛耀中 | 山东省 | 24 | 正交偏振激光器及基于其振荡特性的精密测量仪器 | 张书练、李岩、金国藩、韩艳梅、郭继华 | 信息产业部 | 25 | YAG激光毛化轧辊技术及应用 | 杨明江、陈光南、王红才、林斌、彭林华、吴坚 | 中国科学院 | 26 | 王码五笔字型 | 王永民 | 中国发明协会 | 27 | 数字视频时一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 郑南宁、葛晨阳、孙宏滨、薛建儒、赵季中、王东 | 陕西省 | 28 | 滴肚舶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 | 张化光、冯健、黎明、宋崇辉、于锡纯、岳恒 | 辽宁省 | 29 | 溶液式带有全热回收的模块化空气处理装置及其系统 | 江亿、李震、陈晓阳、刘晓华、刘拴强、谢晓云 | 北京市 | 30 | 车用柴油发动机新型电控系统及其应用 | 欧阳明高、李建秋、周明、杨福源、钟玉伟、唐仁宏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 31 | 激光合成波长纳米位移测量方法及应用 | 陈本永、李达成、周砚江、张丽琼、罗剑波、孙政荣 | 浙江省 | 32 | 水溶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 | 张全兴、李爱民、陈金龙、龙超、 潘丙才、赵露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33 | 乙醇型发酵生物制氢技术 | 任南琪、李建政、邢德峰、丁杰、王宝贞、王爱杰 | 黑龙江省 | 34 | 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应用 | 昊以岭、赵韶华、盖国胜、田书彦、高学东、吴相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35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抗体融合蛋白药物 | 郭亚军、王皓、马菁、胡辉、侯盛、谈珉 | 上海市 | 36 | 系统化生物芯片和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 | 程京、邢婉丽、黄国亮、高华方、王宪华、张亮 | 中国科协 | 37 | 基于模糊随机建模的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技术研究 | 陈武凡、冯前进、江贵平、冯衍秋、颜刚、陈明 | 广东省 | 38 | 高速插秧机的机构创新、机理研究和产品研制 | 赵匀、陈建能、俞高红、曾联、李革、武传宇 | 浙江省 | 39 | 一种新型双流态微泡浮选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 庞文成、高亚平、卢安民、林建、廖祥国、王庚寅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39项(通用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01 | 离散型多相湍流和湍流燃烧的基础研究和数值模拟 | 专家推荐 | 02 | 关于对称与齐次空间的复几何 | 专家推荐 | 03 | 仿射Wey1群的双边胞腔的基环和仿射Hecke代数的表示 | 中国科学院 | 04 | 压电材料的断裂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05 | 功能准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与物理研究 | 教育部 | 06 | 中重缺中子区近滴线新核素合成及核结构实验研究 | 中国科学院 | 07 | 晶体生长机制与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 教育部 | 08 | 纳米硅-纳米氧化硅体系发光及其物理机制 | 教育部 | 09 | 新型光电功能分子材料与相关器件 | 中国科学院 | 10 | 配合物控制合成与晶体工程方法基础研究 | 教育部 | 11 | 功能化电极界面的研究——从化学修饰到自组装 | 中国科学院 | 12 | 功能界面修饰与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 教育部 | 13 | 固液界面的分子组装与调控及电化学STM研究 | 中国科学院 | 14 | 一些氨基酸衍生物的反应、合成及性质研究 | 上海市 | 15 | 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 | 16 | 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副热带高压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 中国科学院 | 17 | 中国西北季风边缘区晚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化 | 教育部 | 18 | 地球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的不确定性原理 | 中国科协 | 19 | 华北及其邻区大陆地壳组成与壳幔交换动力学研究 | 湖北省 | 20 |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 | 上海市 | 21 | 黏茵代表类群系统研究 | 吉林省 | 22 | 新的snoPuNA结构与功能研究 | 广东塔 | 23 |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测序及功能分析 | 上海市 | 24 | 显花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理 | 中国科学院 | 25 | 蓝藻异型胞分化及环式光合电子传递研究 | 教育部 | 26 | Y染色体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起源、迁徙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 上海市 | 27 | 重要药理作用的靶标动力学行为与功能关系研究及其药物设计 | 上海市 | 28 | 恶性肿瘤细胞抗原提呈和生物调变机理研究 | 专家推荐 | 29 | 纳米冷阴极及其器件研制 | 广东省 | 30 | 基于甜n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 | 教育部 | 31 | Zn0基材料生长、P型掺杂与室温电致发光研究 | 浙江省 | 32 |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中国科学院 | 33 | Ca—P生物材料的骨诱导性及其机理研究 | 四川省 | 34 | 有机荧光功能材料 | 上海市 | 35 |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 | 教育部 | 36 | 破断岩体表面形貌与力学行为研究 | 教育部 | 37 | 纳微尺度流体流动与传热传质的基础研究 | 上海市 | 38 | 复杂非线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与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教育部 | 39 |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输移过程及系统耦合模型研究 | 教育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 特等奖:l项(专用项目) 一等奖:l 9项(通用项目l 0项,专用项目9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01 | 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 | 河南省 | 02 | 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成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重大发现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03 | 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1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04 | 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05 | 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的理论与技术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06 |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07 | 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08 | 东海大桥(外海超长桥梁)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上海市 | 09 |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 | 交通部 | 10 | 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二等奖:235项(通用项目l82项,专用项目53项) 序号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001 | 专用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青岛市 | 002 | 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和高产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 天津市 | 003 | 转-BtCry1A基因系列抗虫棉品种和抗虫棉生产技术体系 | 山东省 | 004 | 优质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烟农19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 山东省 | 005 | 杨树工业用材林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和推广 | 国家林业局 | 006 | 四个南方重要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 | 国家林业局 | 007 | 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国家林业局 | 008 | 朱鹩拯救与保护研究 | 陕西省 | 009 | 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 国家林业局 | 010 | 西藏羌塘生物多样性研究 | 西藏自治区 | 011 | 林木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012 | 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 | 中国科学院 | 013 | 猪链球菌病研究及防控技术 | 农业部 | 014 | “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 | 甘肃省 | 015 | 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 | 农业部 | 016 | 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农业部 | 017 | 绵羊育种新技术-中国美利奴肉用、超细毛、多胎肉用新品系的培育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018 | 物理改变世界 | 中国科协 | 019 | 《沼气用户手册》科普连环画册 | 农业部 | 020 | 《世纪兵戈》国防科技系列片 | 总装备部 | 021 | 《雷鸣之夜》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022 | 知名专家进社区谈医说病丛书 | 中华医学会 | 023 | E时代N个为什么(12册) | 中国科协 | 024 | 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025 | 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 | 全国总工会 | 026 | 高强度全密封精整矫直机支承辊技术 | 上海市 | 027 | 高性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研发与产业化 | 中国发明协会 | 028 | 基于5s集成技术的LD2000系列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 国家测绘局 | 029 | 渤海海域复杂油田开发技术创新-原油年产量突破l 5007#"方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030 |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复杂碳酸盐岩油田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031 | 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032 |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层保护与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 | 033 | 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034 | 地球化学填图的战略、方法、技术与应用研究 | 国土资源部 | 035 | 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 | 国家测绘局 | 036 | 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 | 国土资源部 | 037 | 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工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038 | 海南琼西地区金矿勘查评价 | 国土资源部 | 039 | 柴迭木盆地白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青海省 | 040 | 聚合物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化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041 | 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 | 中国科学院 | 042 | 年产8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上海市 | 043 | 益生制剂及其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 江苏省 | 044 | 油料低温制油及蛋白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农业部 | 045 | 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 | 河北省 | 046 | 卫星结构用高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制及其生产线的建设 | 天津市 | 047 |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048 | 基于丝素反应特性调控原理的蚕丝高色牢度染色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049 |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050 | 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051 |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052 | 维生素D5生产新工艺 | 中国科学院 | 053 | 抽提蒸馏分离芳烃成套新工艺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054 | 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 | 河南省 | 055 | 炼油分离过程大型化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节能 | 天津市 | 056 | 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及微透镜系列 | 中国科学院 | 057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重大配套装备研制和工程化应用 |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 | 058 | 生态型高与超高性能结构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江苏省 | 059 | 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研究及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钢的开发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060 | PQF三辊连轧管生产线工艺及装备自主集成与创新 | 天津市 | 061 | 锌精矿加压浸出、长周期电解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云南省 | 062 | 高性能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设计、关键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 陕西省 | 063 | 高性能钎具特钢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064 | 金属纤维及其制品的制备技术与产业化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065 | 转炉-CSP流程批量生产冷轧板技术集成与创新 | 安徽省 | 066 | 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 内蒙古自治区 | 067 | 材料成形过程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 湖北省 | 068 | 新型高性能捷联惯性测量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教育部 | 069 | LS48-2500型2500美吨闭式四点多连杆压力机 | 山东省 | 070 | 高速精密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系列高档数控磨削装备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071 | 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 上海市 | 072 | 数控高效制齿机床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重庆市 | 073 | 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 | 山东省 | 074 | 大型水轮机关键件双精炼铸造技术及产品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075 | 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 | 教育部 | 076 | 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077 | 国家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078 | 恰希玛核电工程技术研究设计 |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 079 | PCS-9500高压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080 | 基于标准化平台的电网调度自动化集成系统OPEN一3000 | 江苏省 | 081 | 大型直接空冷汽轮机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082 | 电子元器件绝缘粉末包封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 教育部 | 083 | 无铝量子阱大功率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 | 084 | CDMA/GSM$叹网双通终端 | 信息产业部 | 085 | 固定电信网转型工程 | 信息产业部 | 086 | 空间微系统及纳型卫星 | 北京市 | 087 | WDM超长距离光传输设备(ZXWM—M900) | 深圳市 | 088 | 0SN9500大容量智能光交换系统 | 深圳市 | 089 | 聚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 四川省 | 090 | 高精度高能大型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研制及应用 | 重庆市 | 091 | 全合成大尺寸光纤预制棒 | 信息产业部 | 092 |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1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1× | 教育部 | 093 | 高性能集群计算机与海量存储系统 | 教育部 | 094 | 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制备重大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 | 湖南省 | 095 | 中国国家网格 | 北京市 | 096 | 国产化智能温室及其环境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的研制 | 教育部 | 097 | 数字化音视频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 098 | CRl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 | 安徽省 | 099 | 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 | 甘肃省 | 100 | WPSOffice2005办公软件 | 信息产业部 | 101 | 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 教育部 | 102 | 柔性桥梁非线性设计和风致振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 | 湖南省 | 103 |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超高强工程纤维成套技术的研发 | 江西省 | 104 | 特大跨径桥梁钢塔和深水基础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研究 | 交通部 | 105 | 地铁重叠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 106 |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 | 交通部 | 107 | 香港迪士尼乐园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 108 | 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集成系统与应用 | 黑龙江省 | 109 | 岩体开挖力学效应及锚固工程质量检测新技术 | 教育部 | 110 | 双层桥面无隔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创新技术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111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教育部 | 112 | 华北半湿润偏旱井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 河北省 | 113 | 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 | 山东省 | 114 | 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 | 水利部 | 115 | 紊流模拟技术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湖北省 | 116 |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 | 江苏省 | 117 | 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重点工程布局综合研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18 | 峡谷地区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研究及其洪家渡坝工程应用 | 贵州省 | 119 | 城市交通智能诱导系统与关键技术 | 上海市 | 120 | 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 | 河南省 | 121 | H425型民用直升机研制 |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 122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 | 陕西省 | 123 | 电子海图(航道图)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 | 辽宁省 | 124 | 一汽解放第五代奥威重型系列商用车及其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 | 吉林省 | 125 | 朔黄重载铁路建设与运营技术 | 北京市 | 126 | 福建水口水电站2 X 500吨级垂直升船机建设及运行 | 福建省 | 127 | 开孔消浪沉箱结构波浪力计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 大连市 | 128 | 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129 | 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 | 国家体育总局 | 130 | 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 | 安徽省 | 131 | 新型有机膨润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 浙江省 | 132 |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 湖北省 | 133 |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 | 甘肃省 | 134 |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 国家海洋局 | 135 |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与控制措施研究 | 青岛市 | 136 |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示范研究 | 中国科学院 | 137 | 石油焦化冷焦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 | 上海市 | 138 | 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 | 中国气象局 | 139 | 甚低频标准振动测试系统 | 中国地震局 | 140 | 幽门螺杆茵关键致病因子CagA、Vac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 | 上海市 | 141 | 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 | 浙江省 | 142 | 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 | 中华医学会 | 143 | 碘过量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 | 辽宁省 | 144 | 慢性肾脏病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广东塔 | 145 | 遗传性出血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 卫生部 | 146 | 慢性高原病诊断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 青海省 | 147 | 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新策略的应用 | 河北省 | 148 | 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 卫生部 | 149 | 肠胃溃疡出血的创新非外科治疗法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150 | 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151 | 辽东格木的研究及应用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152 | 补血方药对血虚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153 |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 | 教育部 | 154 | 全自动血细胞成套分析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 | 江西省 | 155 | 双氯芬酸类解热镇痛药生产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上海市 | 156 | 万古霉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上海市 | 157 | 复方蒿甲醚的研发、国际化及产业化 | 云南省 | 158 | (+)-5-单硝酸异山梨酯原料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 | 山东省 | 159 |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与研究体系 | 江苏省 | 160 | 迈瑞高性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 深圳市 | 161 | 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162 | 棉铃虫区域性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农业部 | 163 | 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农业部 | 164 | 食用茵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广东堰 | 165 | 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系列药剂的研究与应用 | 贵州省 | 166 | 新疆棉蚜生态治理技术 | 中国科学院 | 167 | 工厂化农业(园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农业部 | 168 | 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农业部 | 169 | 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170 | 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171 | 隐患金属矿产资源安全开采与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172 | 高瓦斯矿井的特大型火区灭火抑爆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173 | 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174 | 破碎岩体渗流规律及其在煤矿突水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175 | 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 | 重庆市 | 176 |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形态与功能重建 | 上海市 | 177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 | 辽宁省 | 178 | 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上海市 | 179 | 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机制与防治研究 | 浙江省 | 180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研究 | 浙江省 | 181 | 皮肤病遗传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 中华医学会 | 182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 | 教育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名单 国际水稻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是一个自主的、非赢利性的、国际性的水稻研究机构.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总部设在菲律宾。 国际水稻研究所与我国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在水稻科学的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国水稻科学界的国际影响。国际技术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水稻科学研究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向阳 男,生于l962。英国籍。地球物理学博士、教授,英国爱丁堡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地质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震各向异性与多波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就开展与中国的技术合作.曾担任石油大学的兼职教授。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李教授与中石油重点物探实验室开始了地震裂隙检测方面的合作.6年中共成功地完成了三期合作研究,为我国〝多波多分量处理技术和裂缝预测技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刘锦川 男,生于l937年。美国籍。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资深院士、金属与陶瓷部合金行为与设计组组长。 近20余年来.刘锦川博士致力于促成中美的技术合作,特别是推进中美在高温材料以及块状非晶领域的科学研究,为中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迅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尼·列·多布列佐夫 男,生于l936年。俄罗斯籍。地学博士.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西伯利亚分院院长,西伯利亚科技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 在他的倡议下.中国科学院与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优先在日地物理、资源环境、航空航天技术、激光技术、加速器及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并于2000年底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第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2005年组建了长春中俄科技园。 彼得·格鲁斯 男,生于l949年。德国籍。生物学博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主席。主要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彼得·格鲁斯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格鲁斯教授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组建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6个青年科学家小组和l4个伙伴小组,合建了交叉学科中心,筹建了研究所。在中国和德国均培养了多位中国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