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价高抑制需求 国内铜流向“外人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6-08-17  浏览次数:878

最新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进口精炼铜和铜合金同比大幅减少40.6%,下滑至529,269吨。但出口却同比猛涨328.6%,达到173,216吨。这一现象,对于对铜需求量较大但铜矿资源又极其贫乏的中国来说,是极其不正常的。一些海外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际铜价的强势抑制了中国的进口需求,但刺激了中国生产商的出口。

荷兰托克上海有限公司毛一伟曾经就对这一现象提出过置疑:中国铜精矿、铜材、电解铜等的进口几乎都是负的。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电解铜达40%。同时,国内铜精矿的产量也在减少。这表明原料供应在减少,但国内电解铜的产量增加了23%。这些原料是哪里来的,令人无法理解。

并且,毛就此疑惑也给出了三种答案:第一是库存以及行业本身出现的结构调整,包括以铜原料形式和以精铜形式存在的库存在减少。第二是进口废料含铜量上涨。第三是国内铜的回收数量比以前多。“三者可能性都有,甚至是共同存在的。”

一位规模比较大的铜贸易商也告诉记者,目前高铜价已经抑制了大部分用铜企业对于铜精矿的需求。过去每天要向江苏一些生产商提供几千吨铜,但近几月这些江苏的生产商却没有再购入精铜矿。同时,一些大型的电缆厂今年年初从德国购买了一种专门将废铜制成精铜的设备,并且制出的铜同精铜矿质量相当。“自从在这些厂找到了铜精矿的替代品后,也没有再来向我们订货。”另一位现货商说道,“目前,国内精铜矿需求非常疲软。”

而至于出口的大幅增加,据一些市场人士分析,主要是国内的两大铜生产商的行为。伦敦和上海铜价严重倒挂,目前贸易商只要出口,理论上每吨的收益就能高达7000至8000元。

最新行业新闻2006年08月17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