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花生壳、种玉米可修复重金属土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3-28  浏览次数:825
核心提示: 镉大米、毒蔬菜、血铅超标这些近年来频发的污染事件,让人闻之色变,其深层次原因是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刚刚揭晓的2011年度
        镉大米、毒蔬菜、血铅超标……这些近年来频发的污染事件,让人闻之色变,其深层次原因是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刚刚揭晓的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中,就有一项成果有望破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难题。

这项名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与修复机理研究”的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完成。针对我省人多地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突出的现状,该新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经济作物玉米,“一边生产一边修复”,实现对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土壤修复。

玉米充当去污先锋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省,我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其中镉污染是广东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对稻米危害最大。”项目主持人、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党志介绍说。

“西方国家人少地多,所以他们主要采用超累积的草本植物对污染土地进行集中治理,但是这条道路在我国行不通。”党志说,课题组希望探索出一种既能修复污染土壤,又能保证农民收益的治理方式。因此,他们把目光转向玉米、向日葵、烟叶等经济作物。

经过2年多的反复试验,课题组终于从20多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来“超甜38”,该品种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吸收到茎和叶中,但对玉米籽粒的影响很小。从2007年开始,项目组在某蔬菜基地开展了为期2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示范,修复效果良好,成本也不高。

花生壳也能清污

流经粤赣两省的东江,是3000万人的饮用和灌溉水源。然而,近年来,上游的稀土矿和钨矿矿区大量重金属残余汇入东江。

党志介绍,针对矿区水污染,课题组又开发出基于吸附去除的矿区灌溉水源头清洁技术。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国家水专项”的支持下,课题组在东江建立了源头控制示范点,重点开发基于吸附去除的矿区灌溉水源头清洁技术。

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首先对秸秆、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吸附性,随后在汇入东江的支流中建立堤坝,利用改性后的农业废弃物吸附重金属元素。

土壤修复需要政府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党志说,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后果开始显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水、大气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而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人们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其后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会凸显。

“广东省能够拨款400亿治理珠江,而治理土壤污染就远远未到这个数。”党志表示,土壤污染治理成效短期内不可见,这是土壤治理方面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他呼吁,对于研究和治理土壤污染的科学家,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合作和支持。

 

最新行业新闻2012年03月28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