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随着台州进入发展新阶段和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急剧变化,台州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凭借要素低价格参与国际分工、以产品低价格拓展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已经遭遇内外部形势的严峻挑战,低端产业、低端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快速丧失,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台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专业化产业区建设滞后,同质化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凸显,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竞争力提升。除玉环、温岭等园区,台州绝大多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集聚几个甚至十几个产业,同类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程度明显不够,未能形成专业化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明显不够。同时,由于台州产业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市场竞争规范化程度不够,“短期行为”泛滥,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收益,打击了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影响了民营经济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心城市能级低、功能弱,技术、人才等高级要素明显不足,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产业低端陷阱”问题凸显。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固有路径和“省管县”体制,使得台州城镇布局散、城市水平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人才、技术等高级要素严重短缺。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交通条件不足等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直接导致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普遍反应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短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台州每十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为5954人,远低于浙江省的9330人。政府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转型。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滞后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制约了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 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积极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形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加快小法人金融机构和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两小”金融特色城市建设,扶持地方商业银行通过跨地域经营、引进战略投资者,把银行业打造成台州支柱产业。深入实施“股权重构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上市公司为龙头、股份制公司为核心、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的产权制度新格局。积极推动企业海外上市。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出台奖励政策等,引进一批投资机构如国内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台州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担保公司、融资公司、风险投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次,倡导“亩产论英雄”,切实降低用地成本。要加强零地技改、低效地“二次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存量土地的产出效率。对经政府认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生产能力,经招拍挂取得工业用地,由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给予垫付土地出让金。引进项目投产后,平均亩产税收达到一定标准的,予以奖励,直至全额奖励土地出让金为止。对普通生产型工业项目用地,采取短期(一般为20年)出让或租赁的方式,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再次,以环境整治和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在环境整治中防止“空转”,坚持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有效转型。加快“市内飞地工业园区”建设。采用规划、经济等手段,促进拆解、电镀等行业向园区集中。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护企业创新冲动和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