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电镀管理 » 正文

我国小五金当道 政府扶持助力整体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2-07-28  浏览次数:1278
核心提示:五金制品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市澈争充分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朝阳行业。行业内99%以上的企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区。

五金制品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市澈争充分且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朝阳行业。行业内99%以上的企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区。

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是指铁、钢、铝等金属经过锻造、压延、切割、等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种金属器件。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产品大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作为工业制造的配套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产品是人们生活必须的工具类消费品。

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是位列第三大类的行业。其中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制造,例如:农副产品、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家具、印刷及文体用品以及医药制造等;生产资料的制造,例如:石油化工、化学纤维、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金属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器材、通信电子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消费品工业大发展之势,中国五金行业也高速前行,国际五金行业的所有门类我国也都基本具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外先进设备引进,彻底改变了国内五金制品几十年一贯不变的老面孔和单一品种的现象。产品的品种已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上千种,基本满足了不同档次的市场需求。全国大大小小的五金制品企业达到3万家左右,规模以上仅占总数的2.2%。广东、江苏、浙江成为五金制品的加工中心,目前的生产总量已占到全国的85%以上。

上述地区先后出现了江苏张家港的大新镇、浙江的余姚、金华、永康等五金制品工业基地。我国目前五金制品行业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统计,我国五金制品行业的销售中大约60%出口,40%内销。外销中一般贸易出口占五金制品出口的八成,进料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14%。在“九五”计划期间,

我国五金行业出口欧美市场有较大的增长,保持了出口额11.4%的增幅。五金制品行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五金制品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其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研究拟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五金制品行业的行业管理机构是中国轻工联合会下属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要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发展,进行本行业的自律管理,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国内外贸易等方面开展协作与咨询工作、代表本行业的会员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等。

长久以来,中国五金行业主要依赖出口生存和发展,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中国五金行业的“出口发动机”,导致五金行业陷入困局。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五金行业的出口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中国五金行业正在渐渐走出“后危机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五金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对手除了拥有自主品牌的同行,还有虎视眈眈的跨国五金品牌巨头。相关专家指出,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五金产业未来5年预计年增长3%~5%。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把交椅。

目前,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五金产品的存在,我国五金制品生产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

根据罗百辉调查数据显示,五金制品行业总产值已达8000亿元,2005年—2008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2008年全行业出口达503亿美元,约占行业总产值的40%-50%,除了2007年增长7%外,以前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速增长。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一夜之间,出口订单消失,签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定金,也被以种种借口退货。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刀剪、拉链等行业受此危机影响最为明显。有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敌人,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因为我们很多出口企业是以OEM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的软肋充分地暴露出来。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澈争,如果国内企业对此不重视,将影响自己的长久发展,做好售好服务也是重中之重。在全球销售的电动工具中,绝大部分是从我国生产并出口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商。电动工具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明显,出口产品创汇低,性能水平较低,售价也低,企业规模小,集度低,原材料涨价因素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电动工具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外资,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