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中心厂 上海市电镀工业公司根据厂厂相近,产品相似的原则,组建中心厂。规模较大,管理能力较强的为中心厂,每个中心厂领导6~10个卫星厂。经过改组,全市有100余个中心厂,中心厂的成立,对企业整顿发展、技术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建立技术推广组 解放前的电镀工业极为落后,只是靠进口原料过日子,解放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封锁,镍资源供应紧张,于是国家提出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方针。因为电镀没有镍,必须设法搞代镍镀层,就以铜+铜+铬镀层取代(即镀氰铜+酸铜抛光后镀铬),当时这工艺用在军用皮带扣上特别多,但这个工艺有一个明显缺点,即产品形状复杂,尤其在深凹部位镀不到铬的地方即露红。后来在电镀公司研究室研究成功白黄铜(即白色锌铜合金镀层含锌在70%左右、铜在30%左右),经抛光后套铬,其抗锈能力很好,无露红的缺点,为此电镀公司从各厂抽调了近10人的青年技术骨干,在电镀公司生产技术科孙锡琪科长领导下到各厂去解决各项技术。公司将这些人员组成技术推广组,在全市的电镀厂点试制和推广代镍工艺。有名的白色锌铜合金就是在这时期创造出来的,白色锌铜合金在全市仍至全国大规模、广泛性、生产性应用,解决了当时镍封锁难题。白色代镍层如此大规模投入生产,在国际上是没有的,它在代镍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推广组的全体成员为我行业作出了贡献。 成立区化验站 在电镀行业技术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各厂的质量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新代镍工艺大规模投产,基层一时无法掌握,因此电镀公司组建区化验站:有邑庙、蓬莱、卢湾联区化验站(简称邑蓬卢化验站)由陈永福负责建立;闸北、虹口联区化验站(简称闸虹化验站)由张起萍张俊负责建立;杨浦、提篮桥联区化验站由江志兴负责建立;黄浦区化验站由秦宝兴负责建立;长宁区化验站由徐惠法负责建立;江宁区化验站由何长林负责建立;普陀联区化验站由周瑞宏陈富度负责建立。这些化验站的建立为电镀行业的理性管理打下了基础。 各区化验站对全市电镀厂实行分块包管,其主要工作为:(1)解决基层厂的镀液故障;(2)对各厂镀液进行定期分析;(3)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推广和应用。 培养技术人才 全市从业人员6000多人,可是在基层厂点中几乎没有一个技术员。电镀公司教育科根据这种情况,于是按照同业公会的方式,对各厂点的工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班分普及班、初级班、高级班、分析班等。培训班使各中心厂基本有1~2人掌握了电镀基础理论和技术,从而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 1957年上海市电镀工业公司撤消,由上海市日用五金工业公司接管,公司的试研室电镀技术人员不久大部份并入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成立金属表面处理研究室。 工艺技术 在这阶段工艺技术有了发展,但水平不高。前处理工艺采用瓦灰逐只擦刷的还不少。镀镍仅用于医疗器械等必不可少的产品上,工艺仍是先氰化物镀铜,再镀镍抛光后套铬,光亮镍刚开始露苗,但不很成熟。由于镍的缺乏,采用了以下的代镍工艺:(1)氰化物镀铜打底,镀普通酸性铜,经抛光后套铬;(2)电镀锌铜合金,抛光后套铬(以上两种工艺用于日用五金产品较多); (3)电镀铜锡合金,抛光后套铬(这一工艺用于自行车、缝纫机产品)。镀锌无重大改进,仍以高氰化物镀锌为主。其它电镀与氧化工艺也无重大改进。滚镀方面有滚镀锌锡,以镉盐为光亮剂的滚镀镍,滚镀黄铜、滚镀高锡青铜等。 “三废”治理方面 从60年代初期就提出治理“三废”的项目,当时以处理氰化物为主,试验中采用液氯法和次氯酸盐法。曾在虹口电镀厂试验液氯法并将处理后水回收作打毛坯用,试到中型规模后,因文革而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