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我国参加国际核聚变实验堆ITRE项目(人造小太阳)十周年, 为进一步展现我国参加ITRE项目以来取得的成就,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技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组织制作大型宣传片《ITRE 中国》,日前来南通市申海工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拍摄,反映该参与单位的作出的成绩。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计划,即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世界第二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旨在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反应获得新的能量来源以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是人类建设未来的新能源。该项目是中国目前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申海公司是该项目的重要参与单位, ITER装置的最主要的部分——磁体部分由18个环向场(TF)线圈、6个极向场(PF)线圈、6个中心螺线管(CS)线圈和18个校正(CC)线圈组成。中国承担两部分超导线材的生产任务:一是PF线圈用铌钛(NbTi)超导线和全部CC线圈用铌钛(NbTi)超导线材;二是TF线圈用Nb3Sn超导线材。 中国承担的全部Nb3Sn和NbTi超导线材的电镀(镀铬、镀镍),由南通市申海工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国内独家承担。申海公司研制开发的国际热核聚变ITER超导股线电镀工艺,是国内首创,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公司董事长仇士学汇报与介绍了企业参与ITER项目的情况:2007年,申海公司开始参与该项目,由于超导股线的的特殊性,普通电镀工艺根本无法达到标准,国内没有一个电镀企业能完成此项任务,很多国企、大公司都望而却步。申海公司之所以勇于承担任务,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因为申海公司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为人类新能源作贡献,责无旁贷,任务光荣、意义重大;项目对企业的发展,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前景无限。我们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在国内发明、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超导线材连续电镀的新工艺、新设备。2010年起正式形成产品,公司电镀的PF铌鈦(NbTi)超导线材、TF铌三锡(Nb3Sn)超导线材产品已经能完全达到ITER项目规定的1.5um±0.5um厚度要求。国家信息产业部专用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的检测报告显示:产品的厚度控制基本在1.5um±0.3um的精度。美国SGS中国测试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测试,完全优于国外电镀的产品。年生产能力:镀铬线达900万米,镀镍线达5500万米。公司起草制定的国家标准《核聚变超导股线及铜线连续电镀铬工艺》、《核聚变超导股线及铜线连续电镀铬工艺》已经通过评审,即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该项目已获得的部分奖励有:国家火炬计划证书、发明专利证书、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南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海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 仇士学表示,ITER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科技研发水平与工艺制造水平的极大提高,企业形象的日益彰显,项目引领企业研发水平的提升。在攻克ITER项目超导电镀的基础上,公司创造出成果,积累起经验,聚集了人才,同时促进了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表面处理的水平,不少工艺技术被有效地运用到其它的电镀项目上,在其他的许多高端项目的领域里创造出国内外电镀的新水平。极大地拓展了申海科技公司的国际、国内业务市场,研发出科技含量高的镀饰产品,逐步占领国内外更新、更高端的市场。目前业务全面进入新兴的国内外市场有:汽车、航空、航天、高铁、核电、超导等国民经济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及数项国际合作项目,成为高端产品的“集结号”。 8月5日至6日,《ITRE 中国》摄制组专程来申海公司,摄制人员冒着40度左右的高温酷暑,拍摄了公司的全景、超导股线的生产现场,连续电镀的流水线过程,以及公司的监控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专题采访了公司董事长仇士学。仇董事长表示:申海公司参与该项目,能为人类新能源的开发作出贡献,深感光荣,也觉责任重大,目前,由申海公司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聚变超导股线及铜线连续电镀铬工艺》与《核聚变超导股线及铜线连续电镀镍工艺》即将出台,标志着申海发明的该电镀工艺的规范与成熟,申海公司将不断创新发展,将我国的表面处理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