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南安沿海三镇(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也意味着南安成为福建省第一批开展“小城市”试点(县)市之一。
在未来,水头、石井、官桥三镇将以新型城镇化理念,打造成布局科学、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实现三镇“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共荣,达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用泉州南安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如今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列入省级试点,这也标志着南安在探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开启了新的篇章。 地理位置特别,产业优势明显 南安打造“三镇一城、产城联动”新城镇化路线 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位于南安市南部,不仅是泉州“南大门”和闽南地区交通枢纽地段,也是连接泉州、厦门两大城市的枢纽要冲。此外,它们还是规划建设中泉州南翼新城的核心区域。除了区位条件特殊,产业优势明显外,还有利于打造国际化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辐射作用也是推进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了解,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产业基础扎实,聚集程度高,现有南安市级重点基地(园区)5个,是南安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石材、陶瓷、粮油等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特别是石材产业的外向度、影响力和市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三镇现有石材企业1000多家,年产板材总量2.1亿平方米,工艺石材5000万,产量占全国60%,市场份额占全国70%,进出口额占全国三分之二,“全国五星级市场”闽南建材第一市场、“11·8”石博会等商贸会展繁荣发展,成为石材业首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世界级石材生产交易中心。 厦漳泉大都市区是我省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核心区域。建设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试点,有利于加快石材等国际性产业转型升级,把石材行业打造成具有全球领军地位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经济辐射功能和产业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据南安市城乡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联动”的原则,水头、石井、官桥三镇将以新型城镇化理念,打造成布局科学、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实现三镇“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共荣,达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科学划定生态控制线,加强对基本农田、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根据合理确定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实现空间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统一。 沿海三镇建设也注重宜居家园 当地工业也打“绿色环保牌”,创业与宜居并存 因石而起的“中国石材第一镇”水头镇,去年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镇。而在去年年底,全球石材行业首个石材机械及辅料聚集基地--中国(水头)石材机械暨辅料交易中心正式揭开面纱,这个一站式石材机械及辅料采购平台,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首批就有六七十家企业入驻。这也标志着,水头石材产业从荒料交易、石材加工、石材贸易,延伸到石材机械交易,一条完整的石材产业链日益成熟。此外,海联创业园内,占地1800亩的海西石材城项目已全面开工,有757家企业选择入驻。 早前,南安的城镇化主要依赖“专业镇经济”模式来引领发展,重生产轻生活,重产业轻城市。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人们也常常质疑,在如今产城融合的前提下,创业和宜居可以并存吗?在南安水头镇,答案是肯定的。 9日清晨,在水头镇高楼林立间,看到五里桥文化公园屹立于碧波荡漾的湖水之畔,这里是水头镇居民结伴休闲的好去处。其中一名头发银白的老人骑着自行车从绿荫小道穿过,不时哼唱着南音乐曲,特别引人注目。老人叫高传信,今年85岁,家住水头镇埕边村。每天凌晨4时30分,天还未亮,高老就会骑上自己的“爱车”,到五里桥文化公园骑行散步。一辆自行车,两台收音机,车篮内放着一对棉质手套、一条毛巾,高老的装备很简单。收音机里收录了上百首的南音歌曲,高老一边骑行一边听唱。高老说,不仅水头镇的人爱去五里桥文化公园散步,在晋江安海生活的人也常来“斗阵”(闽南语,意为“在一起”)散步。 古迹与新园,在现实中完美结合。五里桥文化公园,是南安在沿海三镇建设宜居家园的一个成功探索。 此外,在南安水头大盈上林工业区,华源电镀集控区里绿草如茵,丝毫没有刺鼻的气味。一期园区集中了30余家南安本地搬迁的上游电镀企业,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割合理,污水污泥管控得当,在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示范下,目前二期园区甚至吸引了众多厦门、泉州地区的知名企业进驻。而华源电镀集控区在重金属废水治理方面始终走在技术前沿。其中,废水中水回用率达到60%;在废水有价金属回收方面,回收的铜板纯度超过97%,而且还能回收镍等贵重金属。在集控区内,企业不仅享受着专业快捷的服务,而且处于严格的管理监控下,极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