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清洁生产 » 正文

广东粤北地区拒绝污染 把环境当资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9-05-27  浏览次数:976

在不久前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里,清远、河源“综合增长竞争力”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并列全国第一位。

 

清远、河源同属于粤北地区,“并列全国第一位”绝非偶然。

 

进入新世纪,珠三角显现出成熟与饱和的征兆,一些产业开始在珠三角之外寻找落脚点。粤北河源、清远等市作为距珠三角经济中心最近的地区,探得先机,已成为产业转移的直接受益者。而今,河源等环珠三角地区又如何充分利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之良机,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双转移”之东风,加大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力度。

 

观念对接是最重要的

 

去年12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战略出台。这是将珠三角地区与包括粤北在内的环珠三角地区进行统筹考量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以珠三角的进一步提升“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

 

市委书记陈建华近日在《南方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规划纲要》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河源的区位优势。关键在于河源主动与珠三角对接,主动接受辐射,珠三角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信息等优势,就可以更好地带动河源发展,为河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使河源良好的生态、独特的人文、丰富的资源等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推动河源更加全面地融入珠三角,更加有效地服务珠三角。

 

市长刘小华认为,珠三角是广东发展的龙头。珠三角越富裕,其转移支付的能力就越强,后发地区也能得到更多实惠。更重要的是,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必然加快。

 

要实现与珠三角的无缝对接,交通对接是基础。粤北各市结合国家和省的交通规划,雄心勃勃地制订了打通对接珠三角交通大动脉的规划。此外,各市都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区面积,增加市区人口,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河源提出了“城市中心区”的概念,不仅包括河源市区,还包括临近的县城和镇区,规划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此外,河源还推进“一保二转三连”,主动对接珠三角。

 

在所有的对接中,思想观念的对接是最无形的,然而又是最重要的。河源市的一位领导自豪地对记者说,他感到河源干部现在很有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干部的劲头,在河源的所有进步中,他认为这才是最可贵的。

 

力争成为珠三角的配套产业基地

 

在产业转移中,有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一定工业基础的粤北得风气之先。但是这种转移并非简单的平移,而是一种有选择的、错位互补式的重新组合。第一,粤北各地都极为珍视自己的环境,绿色崛起的观念深入人心,环保门槛很高,污染企业被拒之门外;第二,各地都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基本定位,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希望在为珠三角产业配套的过程中发展自己,集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河源近年提出打造“世界手机生产基地”的口号,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已引进手机及配件生产企业35家,并被认定为“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8年手机产业实现产值40.51亿元。这里还将建起全国仅有的两家手机检测中心之一。

 

利用珠三角的人才优势,“借脑”为己所用,是粤北依托珠三角的又一表现。各市制订的各项发展规划和战略,几乎都可以见到珠三角著名研究机构、大学的身影。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在园区内专门建设了科技孵化大楼,吸引科技人员和项目进驻,在引进的中兴通讯项目中,专门划出200亩地建学校培养人才。该园区还积极建设生活设施配套,提出“工业新城”的概念,住宅、学校、商业娱乐等服务性设施齐全,目的就是要留住随企业转移而来的人才。

 

服务珠三角,促自我发展

 

粤北各市普遍意识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珠三角提供服务融入珠三角、发展自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对此感受最深的是旅游业,粤北各市几乎都把珠三角作为最重要的客源地。清远依靠离珠三角距离近和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短途游、休闲游和民族风情游发展迅猛;韶关深入挖掘南华寺、马坝人遗址、丹霞山等自然文化遗产;河源依托万绿湖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游。

 

粤北各地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也在借力珠三角,不仅积极引进在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比较成熟的碧桂园、雅居乐等优质地产项目,目标客户也暗中瞄上了珠三角,价格和环境优势是粤北吸引珠三角消费者的杀手锏。

 

在推动“双转移”中的另一极——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粤北各地也树立了服务意识。河源在推进“一保二转三连”的具体行动中的“二转”,即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将珠三角优势产业转移到河源,将河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本地和珠三角第二、三产业。

 

环境是粤北地区的最大资产

 

粤北人真切地认识到,环境是他们最宝贵的资源,是所谓后发优势中的关键因素,他们一切依托珠三角、实现错位发展的蓝图都是以环境优势为基础的。于是,“绿色崛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当好广东的生态屏障”等就成为他们保护家园、拒绝污染的宣言。

 

陈建华说,河源是东江中上游水源区和生态屏障,为珠三角东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规划纲要》对生态发展区的河源来说是“雪中送炭”,因为《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河源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河源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崛起,为把生态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粤北怎样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呢?首先是工业园区化,将企业限定在固定的园区内,污水、废气等集中处理。其次是工业园区内也要坚持严格的环保标准,没通过环评的项目坚决不要。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对电镀、印染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律拒绝。

 

作为去年全省唯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城市,河源现正在推进一项可以把环境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的项目——万绿湖直饮水项目,以万绿湖的优质水源向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输送直饮水。这个“卖水”计划如能顺利实施,将成为河源市源源不断的财源。

最新清洁生产2009年05月27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