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花都狮岭镇附近的一个垃圾场,原来是花都与清远交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岭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是潺潺流过的溪水,然而碧绿的树叶如今却蒙着厚厚的灰尘,溪水也成为黑色的浊流。
污染来自于不远处的垃圾场。记者看到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已把山岭之间的沟壑填平,形成一座座垃圾山,垃圾露天堆放、苍蝇纷飞。当地村民反映,垃圾场平时臭气熏天,下雨时渗出的液体还污染了附近河流,下游居民生活用水严重受污染。
记者走访发现,这种跨界的污染严重的垃圾场在珠三角并非特例,在各城市交界地带随处可见,诸如广州人和镇与从化交界处、花都与南海交界处的文岗村等地均有这种露天的垃圾场,另外还有不时发生的跨界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它们已成为珠三角肌体上的“毒瘤”。《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实行环保整治协力推进,能否铲除跨界污染“毒瘤”?
踩点交界处的垃圾填埋场好久没有埋垃圾了
刚进大门一股酸腐之味扑面而来,只见偌大的场地上全是露天堆放的垃圾,苍蝇成群地落在上面。
上文所述的位于狮岭镇附近的露天垃圾场是目前花都最大的垃圾场,花都区新华镇和狮岭镇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都拉到这里,虽然名称叫垃圾填埋场,但记者看到这里的垃圾都是露天堆放,没有经过什么处理。
时值下午一点半,除了在垃圾堆中找瓶子卖钱的5个当地居民外,只有一辆长了锈的推土机静静地停在垃圾堆里,场内没有厂房也没有垃圾处理设备。一位正在翻瓶子的居民告诉记者,处理这些生活垃圾的方法是将其填埋在土里,但很久都没有见人来填埋过。
记者走进垃圾场深处,看到附近的一个池塘上全漂着垃圾,树杈上挂满了衣物和塑料袋等。场内只有1/15的垃圾被填埋,而且表土深度在10厘米以内。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中心博士王树功说,将生活垃圾一埋了之,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大量占用和危害有限的土地空间,并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而露天堆放臭气熏天,还会产生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释放出来将严重污染大气;在垃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被雨水淋后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需要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等措施,而记者在该垃圾填埋场则未见到这些设施。
据了解,这个垃圾场还是属于花都区政府管理的,但政府为何如此不负责?原来这里是花都区与清远清城区交界处,山与山之间说不清楚边界究竟在哪里,于是这个地方成了谁都管不了的边缘地带,两地纷纷把垃圾场建在这里。为了省钱,大家都不投资处理了。
问题
跨界污染已成珠三角“毒瘤”
跨界污染的不仅仅是垃圾,在珠三角跨区域的水污染和空气的污染也普遍存在,就像著名的“毒品金三角”一样,这些谁都不管的地带已成珠三角肌体上的“毒瘤”。
记者在三水采访时,该地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三水有八家电镀企业排污严重污染了下游的佛山、广州,两地对此意见很大,引起纷争。
经过多年的交涉,三水才下决心关闭这8家电镀企业,然而关闭不久,这些电镀企业4家迁到了高要,4家迁到了清远,继续污染珠江。为此三水与两地又继续进行多次交涉,但未能解决。该负责人说,其实以前电镀厂也污染了三水,只不过以前是“污染我的腰”,现在是“污染我的嘴”。跨界水污染使下游城市深受其害,据了解,由于广州上游的佛山工业污染珠江,广州第一水源水质已大大下降,现在不得不考虑从西江更远的地方开辟第二水源。
“跨界污染不断增加,已成珠江的又一大难题。”珠江治理办公室陈铣成主任说。他认为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域限制增加了协调合作治污难度。跨地区水污染,如果再不好好治理,不仅会影响群众健康,还会导致污染地区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
专门从事污水处理研究的广州绿色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平则告诉记者,跨界垃圾污染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由于污染源在跨界区,大雨之后有害物质会直接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排入江河并流入下游。
另外,跨界污染还包括对空气的污染,一些城市还把小火电厂及一些冶炼厂、电镀厂设在交界地,由于土地权属纠纷较复杂成无人管地带,这些企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不仅影响饮用水安全,而且污染了空气。
但是谈到这些问题,珠三角不少城市均表示“水是从上游流下来的”、“空气污染是从其他地方飘过来的”……诸如此类互相抱怨的“扯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把脉
技术不是问题政府也有实力
其实,跨界污染并非治不了的顽症。
拿跨界垃圾污染来说吧。2004年以前,在广州花都区和佛山南海区的区域交界处岗头岭,一样堆满了无人管理的大面积“自由垃圾”,严重污染了环境,但由于媒体的曝光,当地政府开始治理。2005年该地成立了一个私人投资的垃圾处理厂,来自佛山南海和花都的垃圾都被部分焚烧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的垃圾污染。
昨日记者在这里再也没有见到几年前堆积如山的垃圾,在这个昔日垃圾场上建起了一个大型的焚烧厂。该厂刘经理告诉记者,南海和花都的垃圾拉到这里处理,处理费为每吨50元左右,目前的日处理量为400到500吨。
但刘经理也坦言,出于成本的考虑,他们使用的是国产落后炉型,只能接收布料、皮革等易焚烧的垃圾,而且焚烧比例只是8:2,也就是说有20%的垃圾不能被很好地处理掉。记者还看到由于焚烧不完全,从烟囱里飘出的烟灰让树叶蒙上了白灰。
至于垃圾里面的一些重金属,刘经理说,由于焚烧设备运转速度较低和磁铁机吸力较弱等问题,不能被充分地分解而留在垃圾残渣里,如今垃圾残渣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王树功博士说,区域交界两不管之地建起垃圾处理厂,不管私人投资者是否出于利益考虑,这样做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垃圾污染。而要治理污染,仅靠私人自发投资办厂焚烧垃圾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跨界垃圾污染,政府一定要作为。
王树功博士认为,垃圾处理属于市政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该完全负起责任来。现在垃圾处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先进,在日本,垃圾处理厂旁边就是大量民居,一点气味都没有。目前珠三角各地政府完全有这种实力来办这样的垃圾处理厂。现在珠三角各地政府为了省钱就把跨界地作为垃圾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据悉,广州最先进的李坑垃圾处理场,投资了上亿元,全是法国设备,不仅实现了完全无害化,而且还可以发电,达到了垃圾资源化的良好效果。
下方
污染已“一体化”治污也要一体化
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已经提出,珠三角区域联手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就建议省一级下决心统筹城市环境联手治理,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王树功博士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规划和建设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加强省界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等措施都表明了珠三角环保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省委、省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在这个纲要出台后,他相信跨界污染的治理也不是件难事。
但怎样实现各地环境整治的协力推进呢?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刘奕玲说,“纲要只是一个总体框架,具体实施还需要省一级部门来牵头制定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
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陈春贻则认为,目前珠三角已经是“污染一体化”,对要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尤其对空气污染的治理。
陈春贻说,2004年广东和香港已经联合建立了一个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在全省各地和香港建立了由16个空气监测站组成的区域环境污染监控网络。这也表明了治理空气污染有了较好的基础。
据悉,为了实现珠三角环保一体化,目前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在进行《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组织开展《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工作,并推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彭晓春博士说,今后还实施跟踪信息通报制度;不定期组织对《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探索建立跨省级行政区河流跨界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成立泛珠三角区域跨省级行政区河流水污染防治协调机构。逐步建立水环境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等一系列的机制,以更好地保护珠江的水环境。
省环保局局长李清告诉记者,珠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方案正在加紧制定中,有望在这个月底完成并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