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日前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锁定东江年最大取水量为106.64亿立方米,并将这一总指标分解给河源、惠州、东莞以及广深港等八个城市,对它们实行定量取水和总量控制,细化各城市对东江水资源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此举标志着全省的水权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场以水资源确权为核心的“用水革命”就此拉开帷幕,并将深刻地影响广东。
作为珠江流域的三大水系之一,东江是上下游及两岸重要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同时也承担着向香港输水的任务,总供给人口4000万左右。毫不夸张地说,东江是粤港尤其是珠三角众多城市的命脉,具有极其突出的社会及政治重要性。根据水量盈亏和自身的承载力,结合用水供需的现实,在东江水与诸城市间建立对应的责权利害关系,从而以水量定额为源头促动与推进系列变革。
在分水而治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水源的供求平衡将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必定成为城市主政者要考虑的中心议题。更关键的是,这种压力将沿着产业链条和供水体系快速传导,作为新型的强力手段实现着它的计划目标。在以供定需的原则下,保护东江水不再仅是上游河源市理所当然的事业,而成为所有牵涉城市的共同使命。东江水质量或数量的得失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崭新的水环保格局由此萌生。
在原有的各地取水现状中,只见用水的随意泛滥,而不见对等的尊重保护,东江沦为随意攫取的资源。分水方案将结束这一失衡的状况,无论是水浪费还是水污染,或者用水无度都将使城市陷入危险。正是借助这一制衡机制,那些忽略或漠视东江的短视行为才能得到纠正,而那些呵护水资源的筹措才能真正地被重视、被付诸行动。对东江水施行配给制,借此掀起环保风暴是第一重价值。
水资源不再是想当然的廉价品,不再是工业生产中可以视而不见的成本付出。因此,那些用水量大的电镀、造纸等行业立刻就要面临用水压力,从而敦促地方政府及企业进行治污,逼迫它们改进生产工艺。其实,这也是实现广东节能减排指标的关键。而最新的统计显示,广东21个地市中半数以上没有完成减排任务。凭借水权改革的力量,广东增加了循环经济要达标的现实可能。
东江水资源的分水计划制造了正面的压力,实质上也提供了动力,它们除了在工业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将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带来革新的希望。分水改革直接造成利益调整,既涉及企业制造,也牵动市民家庭;它既点燃水务改革,也将扭转用水习惯。例如,节水将无需作更多宣传,经济杠杆比任何口号都要有效。当然,除了微观影响,它更展现了调节珠三角用水矛盾的宏观意义和实现途径。
在东江水资源确权的基础上,城市间的用水局面将出现富余或不足,水交易因此变得合法与可行。这对上游的河源市是一个极大的鼓励。长期以来,河源为保证东江水质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乃至于牺牲了发展的机遇,无奈之下,甚至被动承接西进的珠三角重污染企业。水资源确权后,河源一度受挫的水交易计划可以起死回生,并从中得到充足的收益,避免工业化对东江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