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洁生产实施情况 部分省(市)清洁生产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之一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工作,已发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已编制完成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逐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试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作为北京“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5-2006年连续两年市政府发布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规行动计划》中都对开展清洁生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5年要求建立政府推动和企业自觉实施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建立健全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在冶金、石化、电力、建材、医药和电镀六大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等。2006年提出要实现1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10家技术改造项目的突破(该项任务已纳入北京市政府下达的折子工程计划,市政府按季度督办完成情况),将节能审计纳入清洁生产审核范畴,完善专家库,建立项目预备库,启动专项资金,加大推动力度。北京市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突破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政策保障体系,制定北京市地方配套政策和标准 (一)发布《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2006年3月6日,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工业促进局、市商务局、市科委等六委办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细化了国家《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内容,并增加了验收环节和奖励条款。 1、落实了中小企业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暂行办法》中规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将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落到实处,提高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清洁生产资金使用细则》(以下简称《资金细则》),细化对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的资金支持环节和力度,目前已经完成初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力争近期发布。 2、明确了支持环节、支持比例 《暂行办法》要求地方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优先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为提高我市出台政策的可操作性,经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讨论,我市清洁生产资金拟从三个环节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一是审核补助资金,即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政府对该企业给予一定的审核费用补助;二是项目补助资金,即是强调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与清洁生产审核相结合,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后提出的中、高费技术改造项目政府优先给予资金支持;三是奖励资金,即对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的企业,或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支持比例也在与市财政局共同制定的《资金细则》中明确。 3、增加了审核验收环节 为了确保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质量,促使企业积极落实无费或低费方案,筛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的中费和高费项目,我们在《实施细则》中增设了清洁生产审核阶段性验收环节。即对于拟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可以在审核报告完成后,向所在区县上报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经区县初审后,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环保局组织相关专家审核验收,验收通过后,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中、高费技术改造项目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优先支持。《北京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验收办法》)初稿已经编制完成,正在研讨之中。 《实施细则》结合北京市的实际,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为北京市的清洁生产工作奠定了强实的基础。 (二)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潜力调研工作,为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验收评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对北京石化、电镀、水泥、医药和电力五大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进行了清洁生产潜力调研分析,2006年又开展了宾馆饭店餐饮等服务行业清洁生产潜力调研,通过对这些重点行业的总体情况、典型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实际情况的调查,分别以生产工艺指标、资源利用指标、综合利用指标、环境管理指标等等四方面指标综合分析评价了六大行业目前的清洁生产水平状况,找出了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工艺环节,同时进行了投资和效益分析,为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验收评比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实施三大支撑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一)搭建清洁生产咨询平台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环保局面向全社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的公开招聘和组建政府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平台工作。2005到2006年,在轻工、石化、汽车、电力、电子、建材、冶金、服务业、电镀、医药10个行业,共公开选聘了13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为企业搭建了公开、公正的服务平台。两年来,咨询机构共为三十余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了咨询服务,已通过审核验收的5家企业均是委托咨询机构开展的审核工作,同时,咨询机构还对所咨询行业开展了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情况调研,为我市制定工作方案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出谋划策。 为进一步配合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交流信息平台,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北京市环保局网站、北京市节能环保网等网站均开辟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专栏,及时发布清洁生产政策法规、清洁生产工作动态、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设备和产品、专家建议等实时信息。 (二)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培训 北京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电视台、电台、杂志、报纸等媒体宣传《清洁生产促进法》、《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结合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宣传品,普及清洁生产知识,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尽快了解法规政策,树立清洁生产理念,提高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为使清洁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市分别对各区县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和160余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审核知识、技术要领和审核案例等专题培训。共计组织了4期专题培训,参加培训人数累计达到240余人,共同交流探讨了北京市推进清洁生产的工作思路。 市发展改革委连续两年来组织了以推广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技术、产品(设备)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会、高层论坛及商务洽谈会。今年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2006北京节能环保展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等亲自到会剪彩和发表演讲,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本次展会为期六天,共计7万人次参观,45.3%的参展单位通过展会达成合作意向。 (三)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动员 2005年北京市公布了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电力、医药、电镀六大重点行业第一批17家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 今年为配合年内完成100家企业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要求,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动员工作:一是由市环保局根据全年监测情况提出属于强制审核范围的企业名单,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环保局召开动员会,要求上述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二是调查分析主要局总公司下属企业行业分类、数量、耗能及排污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向局总公司提出分解任务量,动员一定数量的能耗高、排污量大的企业开展审核工作;三是梳理电镀、化工等主要行业协会及亦庄经济开发区内企业数量,耗能、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根据梳理结果,向各行业协会和开发区提出分解任务量;四是结合全国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确定我市50家重点耗能企业,按照国务院下达的节能工作决定要求,开展节能审计工作同清洁生产审核相结合。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确保年底前完成折子工程任务。 三、实施清洁生产取得的成效 此项工作尚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在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2006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完成100家企业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及10家技术改造项目的突破。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提交了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申请,覆盖化工、电镀、电子、建材、种植等行业,其中5家企业通过了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联合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阶段性验收,初步实现了清洁生产中高费项目政府资金支持的突破。 四、存在的问题 1、中央在京企业虽然隶属中央,但是消耗的能源来自于地方,污染物也排放到地方。这类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查找出的有利于节能、降污的中高费项目如果单由地方支持,从资金使用程序上存在问题,建议国家明确资金支持来源,提升这类企业主动进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2、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开展节能审计,其目的也是为了节约能源,与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比较相似,建议国家将节能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过程能够有机结合。 3、虽然《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明确了表彰和奖励的鼓励措施,但是从地方操作层面落实起来比较困难,建议国家设立专门的表彰奖励资金,定期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政府部门、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北京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审核、验收、政策支持、培训、建立咨询中介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的基本框架,明年我市将按照审核工作常态化、验收程序制度化、中高费方案规范化、培训工作普及化、中介工作专业化的总体思路,细化各个环节,从重点行业入手大力推进污染源头预防工作。北京市作为全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城市之一,面临2008年奥运会的紧迫形式和绿色奥运的要求,虽然市政府和各部门以及企业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但是在北京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大力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也将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市将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工作为契机,加大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将此项工作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