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电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镀资讯 » 清洁生产 » 正文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6-10-10  浏览次数:891

记者在淮河流域调查发现,由于大量防污治水项目实施滞后,配套设施不足,一些污水处理厂建成就“晒太阳”,加上流域内企业严重超标排污水,尽管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淮河流域四省省界断面水质及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量考核目标远未完成任务,淮河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规划》和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到2005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入河量分别控制在64.90万吨/年和11.10万吨/年,25个主要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即采用高锰酸盐指数单项评价,全年水质达标率达到70%。

今年年初开始,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淮河流域省界断面及入河排放量监测评价,结果发现,虽然“十五”期间淮河流域水质达标情况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就整体而言,淮河流域“十五”水质和污染物入河排放量考核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艰巨。

首先,“十五”期间淮河流域综合评价水质达标率明显偏低,流域其它水质项目污染仍然严重,尤其是氨氮超标突出。流域内25个主要省界断面全年水质达标率在70%以上的比例在2001年只有16%,2005年也只达到了32%。

其次,入河排污量仍居高难降。“十五”期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前三年逐年增加,后两年出现下降,其中COD入河排放量每年都没有达到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即使在排放量最少的2005年,COD排放仍超出任务目标0.51倍;氨氮入河排放量虽然实现了总量控制目标,但淮河流域四省只有安徽一省完成了目标任务。

同时,今年以来淮河流域水质情况也不容乐观。淮河水利委员会今年2月份对安徽淮南市、蚌埠市入河排污口监测发现,超标排污情况仍然严重,尤其是今年3月份安徽阜阳市、蚌埠市等地水断面水质全部为劣五类水,淮河干流及沙颍河、涡河水质污染严重。而今年上半年,淮河流域省界水质达标率几乎都在40%以下,普遍偏低。

记者在淮河流域采访了解到,造成污染物入河排污量和水质超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污染源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入河排污口的监测,2005年全流域555个重点工业企业入河排污口中,超标排污的有328个,占总数的59.1%。

二是不断增长的城镇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淮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不少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安徽省蚌埠市环保局介绍,由于资金短缺,配套困难,当地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数在建或未投入使用,全市“十五”期间应建的13个环保项目,到目前只建了八个。一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因地方的管网没有配套,建完后就“晒太阳”,无法运行。安徽省阜阳市也有三个县(区)“十五”期间应建的污水处理厂,至今没有建设。

这也直接反映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污染治理“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发展环保产业热情不高,对引入社会资金缺乏动力,认为环保治污应该由政府一手包办,结果国家投了“大钱”,地方政府还在等“小钱”,没有配套设施,让建好的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

最新清洁生产2006年10月10日更新

网友关注排行榜

推荐图文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60039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