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是著名的重化工区,23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130多家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2005年化工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30亿元。 镇海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快速发展后,镇海区委、区政府逐步意识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带来经济指标短期跳跃式发展,但终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搞好化工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003年6月,镇海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目标,由此拉开了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序幕。 三年的生态示范区创建历程,镇海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2005年镇海区实现生产总值192.7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86.1%;财政总收入25.7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76.9%;人均GDP为86626元,比2002年增长了8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农民人均收入8030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9.3%和36.7%。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当地的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镇海区主要工业污染物COD的排放量为1409.61吨,较2002年下降了22.5%,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从“九五”末的20%提高到了100%;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12.1%和36.2%。 源头治理———发展循环经济 化工、电镀、印染、酸洗是当地重点污染行业,2002年以来镇海区共投入5亿元开展工业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强制推行清洁生产。 2003年镇海区开展电镀行业集中治理。在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老化的小作坊的同时,斥资1.5亿元建造有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电镀中心,对电镀企业进行整体搬迁。期间,他们将传统手工电镀方式升级为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三个三分之一”,即用水量比原先节约了三分之一,企业排污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三分之一。2005年,他们还在电镀中心建造了采用先进膜处理技术的中水回用设施,不仅解决了电镀废水处理难题,而且达到了50%的中水回用率,每天可回用600吨水。 据统计,2002年以来,镇海区限期治理企业200多家,有83家重污染企业被关闭,101个污染严重或选址不合理的项目在环保审批时遭“一票否决”,否决项目总投资达31亿元。 在此基础上,镇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镇海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意见》及相关实施办法,给予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作的企业相关投入额20%以内的补助,最多补助金额达到200万元。 宁波化工区是镇海化工企业集聚区,园区规划面积56.2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的15平方公里内,积聚了镇海炼化等130多家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根据镇海区循环经济整体规划,在宁波化工区构筑了纵向和横向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纵向依托当地的石化资源和港口优势,按“油头化尾”的原则,以上游企业的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横向则以大企业的“三废”为原料,生产市场所需的各类产品,实现资源再利用 |